第1135章 于伟正杀伐果断丁局长局长助理(1 / 9)

加入书签

在县石油生产公司那空旷、弥漫着淡淡油污气味的厂区里,市委书记于伟正那掷地有声、带着凛冽寒意的“三个杀字”

,狠狠砸在现场每一个人的心头上。

我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能清晰感受到那话语中蕴含的雷霆之怒和决心。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这位新任市委书记的锋芒——如此锐利,如此决绝,用“杀伐果断”

来形容,毫不为过。

这并非孤立的表现。

在来时的车上,当谈及已被判处死刑的沈鹏时,于伟正书记的语气就已是冰冷彻骨,直言其“死不足惜”

、“死有余辜”

沈鹏的罪行铁证如山,法院判决已下,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胡玉生的案子尚在审查阶段,法院尚未最终定论,于书记便当众以如此严厉的口吻定下基调,甚至直接点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这份魄力与决心,在地方官场上实属罕见。

这种近乎“零容忍”

的态度,我只在部队执行特殊任务时见过,在地方复杂的政治生态中,还是头一遭。

看来,这位书记是铁了心要以雷霆手段整肃吏治,重塑东原的政治生态了。

厂区内一片寂静,只有寒风刮过锈蚀管道的呜咽声。

在场的工人、干部,包括田利民在内,脸上都写满了震惊。

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在公开场合如此直白地表达对腐败分子的深恶痛绝,甚至直接预示其结局,这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东原的天,真的变了。

于伟正的目光扫过众人震惊的脸庞,语气稍缓,但依旧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同志们,沉痛的教训必须深刻汲取!

但归根结底,我们的重心还是要回到展上来。

只有展,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才能让东洪真正走出困境。”

他说完,目光精准地落在站在前排、略显局促的田利民身上:“姓田是吧?田利民同志?”

“是,书记,我是田利民。”

田利民连忙上前一步,声音略显紧张。

“嗯,”

于伟正微微颔,问道,“田利民同志,警钟我要给你敲在前面啊。

经营困难是事实,亏损也是事实,这些市委都清楚。

但是,你要明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能不能保住石油生产公司这个牌子,能不能让这个厂子活下去,关键不在县委、县政府,更不在市委、市政府,而在于你们企业自身!”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如果你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出路,实现扭亏为盈……我给你们透句实话,政府背不动所有亏损企业的沉重包袱!

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现实所迫啊,政府有限的财力不可能无休止地填补亏损的无底洞。

换句话说,市委、市政府会给你们一个期限,一个机会。

如果到期仍不能扭转局面,那么市委就要考虑将这个包袱推向市场,推向社会!

通过改革的方式,寻求新的生机。”

他环视四周,声音沉稳而有力:“当然,改革的方式有很多种。

关停并转只是其中一种选择,股份制改造、引入社会投资、管理层持股试点等等,都是可能的路径。

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东洪石油公司、能够让它重新焕生机的道路。”

田利民脸上露出凝重之色,深吸一口气,郑重表态:“书记,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争取……不,是必须把企业盘活,实现营收!”

“不是争取,是必须!”

于伟正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这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如果连你们自己都没有破釜沉舟、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