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集 韩国内乱(2 / 9)
中,少年国君的脸显得格外苍白。
“公仲大人,”
他声音颤,“公叔氏不肯退让,若真闹起来,韩国会怎么样?”
公仲朋跪在地上,抬头时眼里满是恳切:“殿下放心,臣定会护住韩室。
只是公叔氏掌控着都城的卫戍部队,若他强行夺权,恐生内乱。
臣已命人守住国库与宫门,但仅凭臣之力,怕是……”
他话未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是兵器碰撞的声音。
内侍慌张地跑进来:“殿下!
公叔大人带了卫戍部队围了宫门,说要请殿下下诏,任命辅政大臣!”
韩仓吓得从座上站起来,双手紧紧抓着桌角。
公仲朋脸色一变,立刻起身:“殿下莫慌,臣去应对!”
他快步走到门口,又回头道,“殿下待在寝宫,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要出来!”
寝宫的门被关上,外面的喧哗声越来越近。
韩仓贴着门缝往外看,只见火光闪烁,人影晃动,兵器的寒光在烛火下格外刺眼。
他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他知道,韩国的乱,从这一刻起,再也藏不住了。
二、街巷起刀兵,公仲谋秦援
三日后,韩襄王韩仓的即位大典在一片压抑中举行。
没有诸侯来贺,甚至连宗室的笑容都是勉强的。
公叔伯婴以“保护国君安全”
为由,将卫戍部队调到了宫城内外,典礼上的侍卫半数都是他的亲信。
公仲朋站在百官之,看着高台上瘦小的韩仓,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大典结束后,公叔伯婴立刻提出“分治之议”
:公仲氏主民政,掌粮市、赋税;公叔氏主军事,掌军队、边防;辅政大臣由两家各出两人,共同决策。
表面上是分权,实则是将公仲氏排除在军权之外——没有军队支撑,民政权不过是虚职。
公仲朋自然不肯答应,两家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新郑城里,公仲氏的家臣与公叔氏的私兵开始明争暗斗:公仲氏控制的粮店被人砸了,公叔氏的私兵在街头被人伏击,百姓们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原本热闹的市集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巡逻的士兵在街巷里来回走动,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
又过了十日,冲突终于爆。
公叔伯婴以“公仲氏私藏军粮”
为由,派卫戍部队包围了公仲氏的府邸。
府邸内,公仲朋的儿子公仲侈正指挥家臣抵抗,箭矢从墙头射出,落在门外的空地上,溅起尘土。
“父亲,卫戍部队人多,我们撑不了多久!”
公仲侈跑回内堂,脸上沾着血污,“不如我们突围,去宜阳投奔守军——那里的将领是您的老部下!”
公仲朋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卷地图,眉头紧锁。
宜阳是韩国的西部门户,确实有他的旧部,但公叔伯婴肯定早有防备,突围路上必然危机四伏。
他抬头看向窗外,只见府邸外的火光越来越亮,喊杀声也越来越近。
“不行,”
公仲朋摇头,“我们一退,公叔氏就会彻底控制新郑,殿下就真成了傀儡。
到时候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宜阳的守军也未必敢反抗。”
“那怎么办?”
公仲侈急得直跺脚,“难不成我们坐以待毙?”
公仲朋沉默片刻,突然伸手从案下取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青铜虎符——那是宣惠王生前秘密赐予他的,可调动韩国西部边境的部分兵力,只是边境守军远在数百里外,远水难救近火。
他盯着虎符看了许久,突然眼前一亮:“不是坐以待毙,是要求援。”
“求援?向谁求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