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集 粮价平稳(2 / 3)

加入书签

市集上的摊位多了一倍,卖粟米的、卖布匹的、卖陶器的,还有卖肉的,琳琅满目。

百姓们的衣服也整洁了不少,孩子们手里拿着糖人,在市集上跑着闹着,笑声清脆。

陈默走到一个卖布匹的摊位前,摊主是个中年妇人,正拿着一匹青色的布给客人看。

“这布是关中织的,又软又结实,才五十钱一匹,你买回去给汉子做件新衣,正好过年穿。”

妇人笑着说,客人拿起布摸了摸,爽快地付了钱。

陈默忍不住问道:“老板娘,如今这布匹好卖吗?”

妇人见他衣着整洁,说话客气,便笑着回答:“好卖!

往年魏人在的时候,布价贵得很,一匹粗布都要百钱,百姓们哪舍得买?如今不一样了,商君鼓励女子织布,官府还收布,织得多的还能免徭役,市集上的布多了,价钱也降了。

俺这摊位,一天能卖十几匹布呢!”

陈默点点头,又走到一个卖肉的摊位前。

摊主是个壮汉,正挥着刀给客人割肉,案板上的猪肉新鲜得很。

“掌柜的,这肉多少钱一斤?”

陈默问道。

壮汉咧嘴一笑:“十五钱一斤!

如今百姓日子好了,买肉的人也多了,俺这肉都是从附近村里收的,新鲜得很,你要不要买点?”

陈默摇摇头,笑着说:“不了,我就是问问。”

他看着壮汉麻利地割肉、称重、收钱,客人提着肉满意地离开,心里更踏实了——粮价平稳,布匹充足,连肉都成了百姓能常买的东西,这说明河西的民生确实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继续往前走,走到市集的拐角处,看见几个官吏正在给百姓宣讲律法。

一个官吏拿着竹简,高声念道:“商君新法规定,百姓耕织粟帛多者,免其徭役;若有豪强侵占民田,百姓可到县衙告状,官府必严惩不贷!”

百姓们围在一旁,听得认真,有的还时不时提问。

一个老农问道:“官爷,俺家那几亩田,去年官府给立了田契,要是有人想抢,俺真能去告吗?”

官吏点头道:“当然!

新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都要受罚。

你放心,只要有人敢抢你的田,你去县衙告状,俺们定帮你讨回公道!”

老农听了,高兴地说:“好!

有官爷这话,俺就放心了。

俺一定好好种地,多收粟米,为大秦出力!”

陈默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

他想起商鞅常说的话:“治国之本,在于富民。

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才会拥护新法,大秦才能强大。”

如今看来,商鞅的话果然没错。

他又在市集上转了一圈,见每个摊位前都有人光顾,百姓们买东西时脸上都带着笑意,没有了往日的愁苦。

他走到周老三的粮铺前,正好看见周老三给一个老妇称粟米,老妇手里攥着钱,颤巍巍地说:“周老板,给俺称一石粟米,俺孙儿快放寒假了,想给他熬点粟米粥喝。”

周老三笑着说:“老夫人,您放心,这粟米好得很,熬粥香得很。”

他给老妇称好粟米,又多舀了一小瓢放进去:“老夫人,这瓢粟米您拿着,算是俺给您孙儿的压岁钱。”

老妇连忙道谢:“多谢周老板!

您真是个好人。

如今日子好了,俺们这些老人也能沾光了。”

陈默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彻底放了心。

他知道,商鞅最关心的就是河西的民生,尤其是粮价,因为粮食是百姓的根本,粮价稳了,百姓的心才能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