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集 养老之善(2 / 3)
,可不受徭役惊扰。
&0t;
围观的人群爆出喝彩,王氏却红了眼眶:&0t;大人,我&0t;她望着人群外的巷子,那里有个穿粗布短打的身影正往家跑——是她的小儿子,定是去给婆婆报喜了。
三日后,养老堂的周翁收到件怪事:有人匿名送来件锦袍,里子缝着层厚厚的羊绒。
老人抚摸着盘扣上的瑞兽纹,忽然想起前日在集市上,看见个穿绿袍的小吏偷偷抹泪,说自己母亲去年冬天冻坏了腿,却总说&0t;官库的棉衣该留给更难的人&0t;。
三、火塘与家书
第一场雪落时,陈平在养老堂的火塘边摆了七张矮桌。
各县选送的&0t;孝亲典范&0t;正围坐着,其中有给公公喂饭的新妇,有背着盲母行医的郎中,还有个十二岁的少年,每日步行十里给守城的祖父送热汤。
&0t;诸位可知,&0t;陈平往火里添了块松节,火星溅在青砖地上,&0t;去年冬天,南郑县有户人家,儿子为给老父求药,在秦岭里走了三日三夜&0t;
话未说完,角落里传来啜泣声。
是个叫赵六的脚夫,黝黑的脸上满是风霜:&0t;陈里正,我我对不起俺娘。
&0t;他从怀里掏出封揉皱的家书,墨迹被泪水洇得蓝,&0t;俺娘上月没了,临终前还惦记着我在外冷不冷&0t;
火塘里的柴噼啪作响,映着众人沉默的脸。
陈平想起昨日去赵六家吊唁,看见墙上贴着官府的&0t;敬老奖状&0t;,旁边挂着双纳好的棉鞋,鞋底绣着个歪歪扭扭的&0t;福&0t;字。
&0t;赵兄弟,&0t;给盲母行医的郎中递过碗热酒,&0t;你每月往家捎的药,你娘都仔细收着,说要留着给你将来的孩儿&0t;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说着,门被撞开了。
是安陀带着两个胡商,捧着个铜炉闯进来,炉里的炭火正旺:&0t;我听老李头说你们在议事,这是西域的暖炉,比秦地的火塘更聚热。
&0t;他看见赵六通红的眼,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木雕,&0t;这是我家乡的&039;思亲鸟&039;,挂在床头,就像亲人在说话。
&0t;
赵六接过木雕的手在抖。
那鸟儿翅膀上刻着串看不懂的文字,却让他想起娘总爱在村口槐树下等他,风把她的白吹得像团雪。
四、新堂与旧物
开春时,官府在城外动工建新养老堂。
奠基那日,陈平带着堂里的老人去看热闹。
周翁拄着新藜杖,脚步比往常轻快,他总念叨着新堂的暖炕,说要在上面给孩子们讲长平之战的故事。
&0t;陈里正,你看那梁木!
&0t;老李头指着工匠们抬的楠木,&0t;比老堂的柱子粗三倍,够咱们住到九十九!
&0t;
陈平望着夯土的少年们,他们额头上的汗珠砸在地上,晕开小小的土花。
他忽然看见个熟悉的身影——是赵六,正扛着石料往脚手架上爬,脊梁骨挺得像根标枪。
前日这汉子找到里正,说要把官府给的孝亲奖励全捐出来,给新堂添个药庐。
新堂落成那日,咸阳城的老人都来了。
周翁被扶到正厅,看见墙上挂着幅《百老图》,画里有他种的秋菊,有赵六娘绣的棉鞋,还有安陀送的&0t;思亲鸟&0t;。
县尉亲自揭下匾额,&0t;颐年堂&0t;三个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
&0t;诸位老丈,&0t;县尉的声音格外洪亮,&0t;商君曾言&039;国之老少,犹树之根叶&0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