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集 养老之善(1 / 3)

加入书签

秦地暮年暖

咸阳城的秋意总带着渭水的清冽,当第一片梧桐叶落在养老堂的石阶上时,里正陈平正低头核对账簿。

竹简书案上摊着各县报送的养老物资清单,其中&0t;雍县贡棉百匹&0t;的字样被他用朱砂笔圈了三道——去年冬天,那里的老人曾因被褥单薄冻得夜不能寐。

一、布帛与药箱

&0t;陈里正,西市的胡商又送药材来了!

&0t;门房老李头的嗓门撞在门环上,震落了檐角的晨露。

陈平抬头时,正看见三个高鼻深目的异域人扛着樟木箱穿过天井,箱角雕刻的葡萄藤缠缠绕绕,像极了他年少时在楚地见过的藤蔓。

领头的胡商名叫安陀,去年因贩运香料获了官府嘉奖。

此刻他正小心翼翼地打开箱盖,露出里面层层叠叠的药草:&0t;这是波斯的没药,治风湿最灵;那是大宛的苜蓿子,熬粥能强筋骨。

&0t;他指着块琥珀色的树脂,&0t;我父亲说,秦地老人的腰骨,该用最好的药来养。

&0t;

陈平指尖抚过微凉的药罐,忽然听见东厢房传来咳嗽声。

那是住在堂里最久的周翁,前几日雨后染了风寒,夜里总咳得像破旧的风箱。

他转身往库房走,那里整齐码着各县送来的棉絮,最上面贴着&0t;栎阳&0t;的封条——上个月栎阳县令特地上书,说要把今年的赋税留出三成,给养老堂添冬衣。

&0t;周翁,该喝药了。

&0t;陈平推开房门时,正撞见老人往枕下塞着什么。

昏黄的油灯下,他看清那是双纳了一半的布鞋,针脚歪歪扭扭,却密得能数出个数来。

&0t;这是给&0t;

&0t;给门房老李头的。

&0t;周翁把布鞋往被子里藏了藏,耳根泛起红潮,&0t;他前日送炭时崴了脚,我想着软和些的鞋能舒服点。

&0t;老人喉间又涌上痒意,咳得肩膀颤,&0t;陈里正,别告诉旁人,我这手笨&0t;

陈平接过药碗的手顿了顿。

他想起周翁刚来时的模样:衣衫褴褛,手里攥着块霉的麦饼,说儿子在长平之战里没了音讯。

如今老人颧骨上有了血色,窗台上还摆着他种的秋菊,黄灿灿的像团小太阳。

二、锦袍与藜杖

重阳节那日,咸阳城的集市比往常热闹三倍。

张屠户的肉案前排着长队,每个买肉的都能领到官府的&0t;敬老券&0t;——凭券可在指定铺子换两斤饴糖,给家里老人解馋。

&0t;王婶,今日的五花肉格外肥!

&0t;张屠户一刀切下去,油星溅在他的皮围裙上,&0t;快给您婆婆炖了补身子,说不定县尉还来给您家挂&039;孝亲匾&039;呢!

&0t;

王氏笑着往竹篮里垫油纸,鬓角的银簪闪着光。

三年前她男人在修驰道时摔断了腿,是婆婆拄着藜杖,每日往工地送汤药。

如今她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给婆婆梳头,夜里还捶腿到三更,这事早被里正报给了县衙。

正说着,街那头传来铜锣声。

是县尉带着人马来了,队伍最前面抬着块鎏金牌匾,&0t;孝感动天&0t;四个大字在日头下晃眼。

王氏心里咯噔一下,看见县尉径直朝自己走来,身后跟着个捧着锦盒的小吏。

&0t;王李氏,&0t;县尉拱手时,腰间的佩剑撞出轻响,&0t;你侍奉婆母三年如一日,按《秦律·户律》,当赏布帛十匹、粟米百石。

&0t;他示意小吏打开锦盒,里面是根雕花藜杖,&0t;此杖乃蜀地楠木所制,持此杖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