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集 秦国困境(2 / 3)
抑的怒火,“关中粮荒,边军受挫,皆因旧党篡改法令、阳奉阴违!
若再放任不管,秦国危矣!”
新君驷放下国书,脸上没什么表情:“先生言重了。
些许小问题,何至于说‘危矣’?”
他顿了顿,语气里添了几分冷意,“倒是先生,刚从云阳回来就兴师动众,是不是觉得朕把你调出去,委屈你了?”
卫鞅的心沉了下去。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君主,想起当年太子犯法时,自己依法处罚了他的老师公子虔,那时太子虽有不满,眼神里却还有对新法的敬畏。
可如今,那双眼睛里只剩下猜忌和权衡。
“臣不敢。”
卫鞅的声音低了下去,“只是河西之地,魏国已经屯兵三万;南边的楚国,也在商於边境增了戍卒。
他们都在看着秦国……”
“够了!”
新君驷猛地一拍案几,“朕知道该怎么做!
先生还是回去编你的法典吧,朝堂之事,不用你操心。”
卫鞅叩了个头,缓缓退出宫殿。
秋风卷起他的衣袍,像是要将他整个人都卷进这深秋的寒意里。
回到相府,李斯已经在等着了,手里拿着一份名单:“这是各县报上来的,因缺粮闹事的村子,已经有十七个了。
还有,军中的老兵说,前几日看到赵军的斥候在汾水一带活动。”
卫鞅接过名单,上面的地名密密麻麻,有些他亲自去过,当年还是亩产千斤的良田。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决绝:“不能等了。
你立刻去调府库的存粮,先赈济渭南郡的灾民。
再传我的令,让车骑将军嬴华带五千锐士,连夜赶往北境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没有陛下的旨意,调动军队是……”
李斯迟疑道。
“出了事,我担着。”
卫鞅打断他,“告诉嬴华,就用当年我们在河西用过的阵法,让义渠人知道,秦军的刀,还没钝!”
李斯咬了咬牙,转身离去。
卫鞅走到墙边,看着挂在那里的秦国舆图,手指划过关中平原,一路向北,停在义渠的地界上。
他忽然想起孝公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的话:“卫鞅啊,秦国能有今日,全靠你。
新法若能推行百年,秦国必能一统天下。”
可现在,才不过十余年,就要毁于一旦了吗?
夜色渐深,相府的灯一直亮着。
卫鞅铺开竹简,开始写一道新的政令,他要重新规范农具的形制,要严查粮种的放,要整顿军器监……写着写着,窗外传来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相府门外。
是嬴华派来的斥候。
“将军说,北境已稳住。”
斥候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兴奋,“按相邦教的阵法,我们佯装不敌,把义渠人引到峡谷里,然后前后夹击,斩了他们的领,俘虏了八百多人。”
卫鞅松了口气,刚要说话,又一个斥候冲了进来,脸色惨白:“相邦,不好了!
栎阳城外的几个村子,百姓听说府库开仓放粮,都涌过来了,说是要见相邦,求您彻查粮荒的事!”
卫鞅站起身,走到门口,远远望见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城门外,手里举着火把,像一条愤怒的火龙。
他知道,这些百姓不是来闹事的,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备马。”
卫鞅说,“我去见他们。”
侍从想劝阻,却被他眼神里的坚定拦住。
卫鞅翻身上马,朝着城门的方向而去。
火把的光芒照在他的脸上,映出深深的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