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集 卫鞅的反思(3 / 4)

加入书签

>

卫鞅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没有丝毫退缩。

他重新制定了粮食调配的方案,鼓励百姓开垦更多的荒地,种植产量更高的作物,同时从一些富足的地区适当征收更多的粮食运往军营。

对于财政问题,他一方面继续推动商业展,增加税收来源,另一方面严格把控各项开支,杜绝浪费,把有限的钱财都用在了刀刃上。

针对新兵逃跑的现象,他让老兵们加强对新兵的思想教育,讲述秦军的荣耀和他们肩负的使命,还提高了新兵的待遇,让他们能安心训练。

第七章:初见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秦国的军事力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军队规模扩充后,在边境的巡逻和防御更加严密,让那些原本想趁机侵扰秦国边境的他国势力不敢轻易妄动。

新装备逐渐配备到全军,一次秦军与小股敌军的遭遇战中,秦军凭借着锋利的兵器和坚固的战甲,轻松地击退了敌人,自身伤亡极小。

那些精良的弓弩更是在远距离上就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让敌军还未靠近便已慌乱。

新兵们经过训练,也融入了军队这个大家庭,他们在日常的操练和实战演练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与老兵们配合得愈默契。

孝公看着这一切,对卫鞅越赞赏,他知道,秦国正在一步步向着称霸诸侯的目标迈进。

第八章:内部矛盾

可随着军事力量的增强,秦国国内的新旧势力矛盾却愈凸显。

以甘龙为的旧贵族们,眼见着卫鞅变法让秦国军事上不断强大,可他们的利益却在不断被触动。

原本依靠着旧制的特权,他们在地方上呼风唤雨,如今却要遵守新法,还要看着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凭借军功获得荣耀和地位,心中的不满日益增长。

他们在朝堂上明里暗里地反对卫鞅的举措,说军队扩充太快,会让秦国的百姓负担过重,还说改进装备耗费巨大,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展。

而在民间,也有一些受到旧思想影响的百姓,听闻要不断为军队提供粮草等物资,开始有了怨言,觉得日子过得没有以前轻松了。

卫鞅察觉到了这些矛盾,他深知若不妥善处理,将会影响到秦国变法和强军的进程。

于是,他一方面继续向百姓宣传变法强军对于秦国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只有国家强大了,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另一方面,他也在朝堂上与那些旧贵族据理力争,用事实和道理回击他们的质疑。

第九章:对外震慑

秦国军事力量的增强,让周边列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魏国、赵国、韩国等国开始重新评估与秦国的关系,原本还想着联合起来再次攻打秦国的计划也暂时搁置了。

秦国的使者出使各国时,受到的待遇也与以往不同。

以往别国总是带着几分轻视,如今却是多了几分忌惮和敬畏。

卫鞅亲自出使魏国,在魏国朝堂上,他不卑不亢地阐述着秦国如今的实力和立场,要求魏国遵守之前归还部分河西之地的约定,并且不得再在边境挑起事端。

魏国国君看着卫鞅,心中虽有不甘,可面对强大起来的秦国,也只能无奈答应。

秦国的名声在列国间传开,不少小国开始主动向秦国示好,希望能与秦国建立友好的关系,避免遭到秦国的征伐。

第十章:长远谋划

卫鞅并没有因为眼前取得的成绩而满足,他深知秦国的强军之路还很漫长。

他开始谋划着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在秦国各地设立武学馆,选拔有天赋的年轻人进入学习,教授他们兵法谋略、排兵布阵以及各种军事技能。

同时,他还建议孝公加大对边境要塞的建设,修建更加坚固的城墙,设置更多的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