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集 卫鞅的反思(2 / 4)

加入书签

听着他的话,眼中满是憧憬和向往,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军队里大展身手。

而在各地的乡村,里正们也积极配合着官府的征兵工作,宣传着参军的好处。

秦国的人口本就因变法后百姓生活逐渐安稳而有所增多,此番征兵,人数很快便有了可观的增长。

第四章:改进装备

卫鞅亲自走访了秦国各地的冶铁工坊和兵器制造作坊。

他从魏国又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冶铁大师和能工巧匠,与秦国本地的工匠们一同探讨改进兵器的方法。

在栎阳最大的冶铁工坊中,炉火熊熊燃烧,工匠们挥汗如雨地忙碌着。

新的冶铁配方被反复试验,他们尝试加入不同的矿物,调整各种材料的比例,以求打造出更加坚韧锋利的兵器。

一位魏国来的冶铁大师拿着一把刚打造好的长剑,对着一块厚厚的铜板用力一挥,铜板瞬间被劈开,那锋利的剑刃竟没有丝毫卷刃。

大师满意地点点头,对身边的秦国工匠说道:“按照这个法子,多打造些这样的好剑,日后秦军在战场上,便能多几分胜算。”

除了兵器,战甲的制造也在改进。

选用更加坚韧的皮革,加厚关键部位的防护,还在战甲的设计上更加贴合人体,方便将士们在战场上灵活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对于弓弩的制造也加大了投入。

研出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强弩,并且改进了箭矢的制作工艺,让其更加轻便且杀伤力更强。

各地的工坊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着这些新装备,一辆辆装满兵器战甲的马车不断运往秦军的各个营地。

第五章:训练新兵

新兵们入营后,便开始了严格的训练。

每天天还未亮,起床号便吹响,他们迅穿戴整齐,集合在校场上。

负责训练的老兵们毫不留情,从最基本的站军姿、走正步开始,培养新兵们的纪律性和服从意识。

接着便是体能训练,负重奔跑、攀爬障碍,让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累得气喘吁吁却又咬牙坚持。

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更是一丝不苟。

如何正确地握持兵器,怎样在不同的地形下摆出有效的战斗阵型,还有各兵种之间的配合演练。

长矛兵在前排组成盾墙,阻挡敌方的冲锋;弓箭手在后方找准时机,万箭齐;刀盾手则随时准备冲入敌阵,与敌人近身厮杀。

各个兵种紧密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卫鞅时常会来到营地视察训练情况,他看到新兵们在烈日下刻苦训练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

他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这支新军才能成为真正的虎狼之师。

一次演练中,新兵们刚开始还略显生疏,配合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模拟的“敌方”

突破了防线。

但他们没有气馁,在老兵的呵斥与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演练,终于在后来的几次模拟战斗中表现得越来越好。

第六章:困难与挑战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扩充军队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新兵们每日的消耗让秦国的粮仓压力倍增。

不少地方官员开始抱怨,说原本用于百姓生活和储备的粮食都快不够了。

改进装备的过程中,新的材料和工艺成本高昂,秦国的财政也变得有些吃紧。

一些贵族趁机向孝公进言,说卫鞅此举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要求暂停这些举措。

在训练新兵方面,也有部分新兵受不了这般高强度的训练,想要逃跑。

一旦有人开了这个头,便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好在军队的管理严格,及时现并制止了这些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