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62章 重阳大团圆(3 / 4)
,真是大变样了,跟画里似的!”
二懒是村里的活跃分子,七十多岁,嗓门亮得像喇叭,这时候正给老人们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他说:“前几年我去城里体验生活,人家问我哪的,我说葫芦湾,人家都摇头说没听过。
现在不一样了,我一说葫芦湾,人家就拍大腿:‘哦!
就是那个果园出名,还能爬山看景的地方啊!
我听说你们那的冬枣甜得能粘住牙!
’咱村现在可是明星村了!”
老人们听了,笑得更欢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从东山下来,日头已经西斜,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大家说说笑笑,直奔农业社大锅饭食堂。
这个合作社自主开的食堂,青砖灰瓦,宽敞明亮,能同时容纳几百人吃饭。
还没进门,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就钻鼻孔——红烧肉的醇厚,清蒸鱼的鲜灵,青菜的清爽,混在一起,勾得人直咽口水。
走进食堂,只见几十张圆桌摆得整整齐齐,桌上的白瓷盘里,菜一道道往上端:炖得酥烂的红烧肉,油光锃亮,筷子一戳就透,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合作社鱼塘里捞的鲜鱼,清蒸出来,上面撒着翠绿的葱花,汤汁清亮,鲜得能掉眉毛;还有自家种的青菜,绿油油的,炒得脆嫩,看着就清爽;最显眼的是中间那道“福寿绵长”
,其实是用红薯粉做的长面,盘成圆圆的一团,上面卧着两个金黄的荷包蛋,旁边还摆着几颗鲜红的枸杞,寓意着健康长寿,团团圆圆。
老人们看着满桌的菜,眼睛都亮了,有的直搓手,有的小声念叨:“这也太讲究了,比过年还丰盛!”
周美丽笑着给大家分筷子:“今天大家就放开吃,都是咱自己地里种的、塘里养的,干净,吃得放心!
不够再添,管饱!”
开席了,许前进先端起杯子,里面是合作社自己酿的山楂酒,度数不高,带着点酸甜味。
他站起身,声音洪亮:“各位老哥老嫂子,今天是重阳节,咱葫芦湾的老人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我心里高兴!
我先敬大家一杯,祝大家伙儿身子骨硬朗,天天都像今天这么乐呵,活到一百岁!”
老人们纷纷端起杯子,有的抿一小口,有的干脆喝了半杯,脸上都泛着红光,像抹了层胭脂。
吃着吃着,就有老人放下筷子,拉着合作社成员的手不住地道谢。
赵奶奶拉着周美丽的手,眼圈有点红:“美丽啊,我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你们连我爱吃的南瓜饼都记得,刚端上来我就瞧见了,比亲闺女想得还细。”
旁边的张大爷也跟着点头,声音有点哽咽:“是啊,不光管吃管喝,还带着我们爬山看景,这心里头啊,暖烘烘的,比揣了个小火炉还热乎!
谢谢你们领导,谢谢合作社的这些孩子们,你们是真把我们老人放在心上了!”
这样的感谢声此起彼伏,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周美丽赶紧回握住赵奶奶的手:“大家别客气,这都是我们该做的。
尊老爱老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前是你们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现在我们照顾你们,是应该的。
咱得把这好传统传下去,让咱葫芦湾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美丽说得对!”
许前进接过话头,眼神里满是感慨,“咱葫芦湾能有今天,全靠老辈人打下的底子。
你们年轻时开荒种地,修桥铺路,为村里操了一辈子心,手上的茧子比石头还硬。
现在日子好过了,该享享福了。
以后每年重阳节,咱都这么过,一年比一年热闹,一年比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