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匠人们的春天!张太岳强势归朝(3 / 4)
/p>
一方面是因上次安澜大会有匠人被重赏,有匠人被工部雇佣,有匠人因发明,被允许其子孙有资格参加科举。
另一方面是因工部对外宣称:有技能或发明被看中者,不止可为吏,亦可为官。
这次,依旧是工部主导,户部出钱,其他衙门全力配合。
九月初一开幕,九月十五日结束。
依旧是“匠人为主,监生为辅”的展会模式,依旧会有重赏,会有各种发明被朝廷撰写成册,让一些大字都不识得一个的匠人能够名垂青史。
当然,这次的竞争也更激烈。
工部从五千多名匠户的发明创造中,仅仅筛选出了二百多个发明,为他们设置展位。
新上任的工部尚书李幼孜,对这次匠人展会非常重视。
他看到了匠人发明对生产力的解放,看到了匠人发明对手工行业发展的巨大裨益。
他甚至与一些较大的私营手工业商人协作,让他们招收更多拥有独特技能与发明的匠人,让这些人互相激励,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发明。
……
九月初一,第一届匠人展会正式开启。
负责讲解的监生们各个兴奋,准备了一大堆说辞,甚至还发明了一大堆新鲜的词语。
此刻的他们,已经不觉得匠人卑贱。
他们看出了这些发明对生产力的影响,对诸多底层劳动力的减负,其价值,远远高于他们写出一篇令教习们夸赞一番的应试文章。
甚至一些监生已准备将一些匠造之业当成副业,或者准备改行。
小万历非常喜欢匠人展会的氛围。
在展会开启当日,他便在棋盘街展会上转了大半日,沈念与冯保伴随左右,一群锦衣卫护卫他的安全。
此展会,无疑在潜移默化间便提高了匠人们的地位。
……
九月初十。
工部尚书李幼孜呈递奏疏,希望朝廷为天下匠户减负。
对一部分拥有可解放生产力的发明或技术的匠人,免除匠役,在不脱籍的情况下,准许他们的儿子参加科举。
如此。
相当于让一部分匠人拥有了与士农工商四民同等的权力。
此举将迅速提高匠人的地位,也使得更多匠人为此而贡献出更多的发明与技术。
小万历当即表态,应允了这番请求,并令工部拟定新的匠户条例,为他们减负增酬。
这使得京师的匠户们甚是兴奋。
一旦他们的后代能参与科举,他们的日子便有了盼头,即使考不上,也能用知识改造一些粗糙的发明,使之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朝廷这样表态,其实也释放出一个信号:朝廷永远不会亏待对百姓有裨益的人。
……
九月十五日,第一届匠人展会圆满结束。
工部足足留了七十多名有能力的匠人,以“月钱三两,衣食住行全管”的代价,让他们在工部为吏,专心于发明创造。
若有重大贡献,还能特例擢升,变成官身。
要知当下底层百姓的月收入,大多都在一两到二两之间,而每个月一个五口之家耗粮约1.5石,即0.75两。
这些匠人平常的月收入,大多也在一两到二两之间。
月钱三两虽不算很多。
但是“衣食住行全管”六个字,相当于月钱五两。
这些匠人都是顾家的老实人,在衣食住行全管的情况下,一年之间,他们大概率能存35两(年收入总计36两)。
他们的孩子可以参加科举后,他们就更不愿乱钱了。
这些人受够了白眼,心里非常清楚,但凡家里能出个秀才,那都是祖坟冒青烟,县乡的地主皂吏都不敢再欺负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