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大家都不想太皇太后回来了(3 / 6)

加入书签

; 因为,人们很快就发现——似乎大多数人都上表称贺了。

    这要是自己不在其中,那多显眼?

    怕是很容易被宫中怀疑——肿么,你是对朕有意见吗?有意见不妨直说!不必扭扭捏捏,藏着掖着。朕又不是桀纣之君,不会听不进谏言的!

    如今,当今官家亲自参与判案,并写下这等温情脉脉、充满仁爱的判词。

    自然,值得都堂宰执集议。

    然后再发动群臣,一起上表称贺!

    更不要说,吕公著有着自己的私心。

    “坤成节不远……”

    吕公著看着王棣的身影,消失在自己视线中:“依故事,每逢圣节,都是要御正殿接受群臣朝贺的。”

    “若如此,庆寿宫就可以借坡下驴,顺势恢复听政……”

    张敦礼案的影响,已经渐渐淡去。

    庆寿宫的太皇太后,通过两个月的隐身,成功的消除了士大夫们心中的恐惧。

    不少人甚至觉得——庆寿宫真乃贤后!

    为了避嫌,索性不御正殿!

    可这些人哪里知道,是庆寿宫不想御正殿吗?

    错!

    是宰执们,在最初的三次恳请‘太皇太后御正殿’后,就直接放弃了再次请求庆寿宫御正殿。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

    但归根结底,其实是如今的宰执们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天子日长,且已经开始掌权,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班底。

    在这种情况下,元丰八年确立的两宫垂帘体制,就开始显得碍眼,甚至可以说膈应了。

    这里的碍眼和膈应,与宫中无关。

    而是朝中大臣的想法。

    很多很多的人,从新党到旧党,自武臣到勋贵。

    他们越来越对现在的两宫听政体制感到碍眼甚至膈应了。

    他们都很想,立刻就让天子亲政!

    这些人的成分很复杂。

    有单纯的讨厌女主当国的,有认为两宫能力不足,治理不好国家的,还有自诩帝党的那些人。

    当然,最多的还是投机客。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