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二(4 / 4)
兑穴”
,它藏在你的第二脚趾外侧,趾甲根旁边一点点。
厉兑穴就像是胃经上的一座“小山丘”
,针灸这里,就像是给胃经做了一个小小的“山体滑坡”
,让郁结之气顺畅地滑下去,不再拥堵。
不过,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问了:“就这么简单扎两针,病就好了?”
嘿,岐伯大神的智慧可不止于此。
针灸只是打开了通道,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靠我们平时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来调整。
比如,少吃点冷饮,别让身体内部也“穿上增高鞋垫”
;多吃点薏米、红豆这些利湿的食物,给身体来个“内部除湿”
。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中医里的“方剂”
也是调理身体的好帮手。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方剂,但我们可以根据这段理论,构想一个“解郁利湿汤”
。
想象一下,这个汤里得有薏米(5o克),它就像一把小铲子,帮你铲除体内的湿气;红豆(3o克),它可是利湿界的“暖男”
,既能利湿又能暖心;再加上茯苓(2o克),这家伙可是个“吸水大户”
,能把体内的多余水分统统吸走;最后来点陈皮(1o克),它就像一位和蔼的老中医,帮你理气解郁,让你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把这些材料放到锅里,加足够的水,小火慢炖,直到汤色变得温柔而清澈,就像是大自然中的清泉,缓缓流入你的心田。
喝上一碗,保证你从头到脚都舒爽,那些郁结之气、湿气统统跑得无影无踪。
至于脉象嘛,这可是中医诊断的绝活!
如果体内湿气重、有郁结,脉象可能会显得“沉迟”
或者“弦滑”
。
沉迟就像是一个懒洋洋的人,慢条斯理地走着;弦滑呢,就像是根滑滑的绳子,摸起来有点紧张感。
不过,别担心,只要你按照岐伯的方法,针灸加食疗,过一段时间再摸摸自己的脉,嘿,说不定就变成了“平和有力”
的脉象,就像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运动员,准备冲刺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