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豆子一家满门忠烈(2 / 3)
“婶子,就别拒绝我了,有这些钱你也好跟其他人交代。”苏兮笑笑,然后按住她的手。
春花婶知道,这是推辞不了,只得收下,只是心疼苏兮,轻叹口气,对她说:“行行行,你愿意给就给,别给多了,不过,你准备磨豆浆,家里面还有豆子吗?”
一个问题问到苏兮的知识盲区,她对家里的物资储备确实不太清楚。
“家里面没豆子了,之前的豆子都磨成豆粉了。”苏霆开口回答。
春花婶一副“我就知道”的模样看了苏兮一眼,然后摇摇头说:“等会我给你再送点豆子来。”
“……谢谢婶子。”苏兮觉得尴尬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
村里村外,没有秘密。
还未到天黑,村里头便传遍了明碾米被卖给苏兮的事。
苏诚听到他人的议论,眼睛一转,好奇地看向苏兮:“阿姐,咱们买了碾米哥吗?”
苏兮想说没有,但是转头看到正在勤勤恳恳转石磨的明碾米,突然说不太出来了。
这个场景,还是太像苦力了。
“…咳咳。”苏兮轻咳一声,走过去叫停明碾米,对他说,“碾米,你去歇歇,坐在那跟阿诚吃饼,我来推磨。”
明碾米闻言,看看石磨,又看看不远处的饼,迟疑着没动。
“阿霆。”苏兮叫了一声。
苏霆立刻上前一步,把犹豫不决的明碾米带到四方桌前,然后把酱香饼放在他面前,说:“碾米哥,吃吧,阿姐自己会弄的。”
明碾米闻到酱香饼的味道,吞了吞口水,犹豫地又看苏兮一眼,见她推起磨来没什么压力,这才低头抓起了饼吃。
偌大的院子里就只剩下石磨转动的声响。
苏兮一边往石磨里添豆子,一边在想豆浆的事情。
豆浆的产生其实与豆腐息息相关。
其中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说西汉朝时的淮南王刘安母亲甚好黄豆,因病不能咀嚼,所以他就将黄豆磨成豆粉,在其中加入“石膏”就制成了豆腐。
豆浆就是豆腐的前一个步骤。
不过,早期由于豆浆处理技术的不到位,豆浆又有豆腥味、‘又有粗糙的颗粒,并不受人们欢迎,一直到宋朝时期,工艺成熟之后,豆浆才逐渐推广开来。
而现在苏兮所在的这个架空朝代,有点类似于唐朝,属于豆浆推广的尴尬期。
人们知道豆子磨成粉能冲成浆饮用,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