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莽篡汉(二合一)(4 / 5)
崇信儒学,儒家也是在那时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势力不俗,而儒家的情况,陛下也知晓,其等极为推崇道德。”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都不用李念多讲,始皇也猜到了后续,像王莽这么一个道德完人,那能不被儒家给捧起来,立为典范?
偏偏儒家还因为刘奭崇信儒学而势大,那王莽一旦踏入仕途,还不得飞起来?
更且,王莽的姑姑还是刘奭的皇后,这下光环都套满了,王莽不飞,都没天理。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入朝为官后,迅速得到拔升,但这时他没有表露他的野心,反而认真做事,继续他的道德完人之路,在他儿子犯事时,也大公无私,甚至亲手办理。”
“这让王莽在人们眼里的道德完人形象更为深入,将之与古之圣人相比,大唐有位大诗人还有诗句留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但,那时西汉虽日渐衰弱,却仍有余力,王莽也一直隐藏着他的野心,直到他掌握了朝中大权,才开始铲除政敌,开始他的篡汉之路,即使在这时,王莽依旧有很好的名声。”
蒙恬诧异道:“为何他还有好名声,那些人便看不出王莽野心,他所做事中便没有恶事?”
李念道:“因为他瞒得很好,让人们不知道他做过的恶事,且其会以‘大义灭亲,公而忘私’掩盖某些事,人们反倒认为王莽真不愧是道德典范。”
“并且,王莽同儒家关系极好,其对儒学极其友善,极受儒生拥戴,正是在儒生宣扬下,王莽才被世人视若圣人。”
“实则只要看王莽做的某些事,便能知晓其图谋不轨,如将汉平帝之母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将女儿立为汉平帝皇后,以及在汉平帝去世后,为更好掌握朝中大权,立两岁的刘婴为太子。”
立两岁的皇帝,这种操作很正常,方便他好继续掌权,及之后篡汉……
等等,皇太子,立的不是皇帝?
蒙恬以为可能是李念说错了,确认道:“立两岁的刘婴为太子?”
李念点头笑道:“为方便掌控朝政,王莽确实立的是皇太子,但他许诺在刘婴长大成人后,会还政给刘婴,自己告老还乡。”
这就是鬼话了,谁听谁傻,如果王莽真能做到此事,必定会在史书上被大赞特赞,被后世君王视为忠臣之楷模,武侯可能都得靠边站。
站在大家面前的是千古道德之完人,忠臣之楷模,堪比古之圣贤者——王莽是也!
李念又道:“大权在握的王莽,虽未称帝,却已被人们视为皇帝,因刘婴年幼,其代理朝政,称其为‘假皇帝’、‘摄皇帝’。”
“王莽至此已经完成了篡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