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贞观诸事(3 / 5)
虚荣、好胜心强盛,他会十分固执霸道,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做好,且能做的最好,便不会体恤民力,也看不见百姓疾苦。
直言劝他百姓有多苦,他的作为有多大危害,很难起效。
因为帝王都是自私的独夫,根本没有真正爱民如子的皇帝。
对始皇帝较合适的办法是激他,给他一个能看到的远大目标,让他有能比较的对象。
他会因为不想输给其他人的性格,会主动去做的更好。
像二凤这等千古明君,始皇帝绝不会认为他比二凤差,他甚至还会想着比二凤做的更好,在历史的评价更高,那他就会在各方面拼命干的比二凤好。
当然,皇帝这种东西若是能够没有,还是没有的好,封建王朝不是什么值得羡慕之物。
李念笑道:“但魏徵多年向太宗直言上谏,让太宗宫殿不能修、鸟不能养、泰山封禅不能去,太宗心里也积攒了很多怨气,虽未在魏徵在世时爆发出来,但等魏徵去世后,他取消了魏徵之子与其女新城公主的婚约,还将魏徵的墓碑给推了。”
还以为这大唐太宗是除杀兄杀弟外,近乎完美的明君,没想到也会干出这种事。
但这才像是个人,就像汉宣帝、汉光武等明君都有各自的缺陷,如果没有丝毫缺陷,那也就不是人了。
听闻二凤干的事后,始皇帝笑道:“大唐太宗也乃性情中人!”
尽管取消了婚约,一时推倒了墓碑,但二凤并未对魏徵子嗣后人下手。
这就已经相当了不起,换作某些皇帝,你爹跟我有怨,不把你们全家送上路,这怨消不了!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在后世被选入教材,为华夏众多学子所必背之古文……”
李念将他学过的那版《谏太宗十思疏》背了一遍。
王绾叹道:“此文字字恳切,发人深省,这魏徵确有名臣之风,那大唐太宗麾下能有此等之臣,还能纳其言,无怪能成功业!”
李念又讲说了些贞观朝的其他文武,随即他想起王玄策,道:“兴许是太宗时的文臣武将太过璀璨,连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在其中也只显得平凡,不为太多人所知。”
王玄策的功劳绝对不小,可惜他打的对手不被大唐认为是对手。
当然,中印度好像也确实没资格被大唐视为对手。
王玄策带着借来了的异族军队都能将中印度给灭国,要换作是真正的大唐铁骑,只会更加容易。
所以,在当时的大唐,好像还真可以不将这功绩太当回事,不就是踹翻了路边的一条野犬,此功不值得太夸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