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牛波一不是吹过就完事的(1 / 3)
“要是换个人,我会鼓励他再接再厉再创新功。
但你个小家伙……”
大老板帮曲卓别好奖章后端详了一下,笑呵呵的说:“你要注意休息,爱惜身体。
工作不是一天做完的,要懂得张弛有度……”
随着大老板的叮嘱,一帮老头子哄笑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眼前这小子是出了名的有活儿不过夜。
不止把手下的人累的跟陀螺似的,把自己都累倒了两次。
对于这种急脾气,真不敢过分的鼓励。
要累坏了,损失可就太大啦!
那么多有名有姓的老兵聚一块,肯定不是特意给曲某人庆功的。
一早就开始开会了,会议中间休息了一下,顺带着观摩大老板给小家伙奖章。
稍稍热闹了一阵,会议继续。
曲卓被工作人员带去国防工办,由李如洪李主任给曲卓布置了一个新任务……
老美在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搞了一个无人机项目,主要为各军种提供先进靶机。
这个项目又引申出了一个叫bq-34的无人机侦察机系列,并于51年飞了其中一个叫bq-147的型号。
该款无人机拥有o9马赫的最大飞行度和3ooo公里的最远航程,具备良好的飞行属性。
并搭载了hr-3型高空相机,可以对地进行高空高清侦查拍摄。
到了六十年代初,经过了多次升级改进后的bq-147g型,代号“火蜂”
的高空无人侦察机,于64年8月次出现在我们的南海上空。
bq-147g
被我方雷达捕捉后,空军派出歼六升空拦截。
但因为对这种新型武器缺乏了解,未能成功拦截。
1o月,“火蜂”
出现在雷州半岛上空,歼六再次升空。
因为缺乏高空作战经验,再加上歼六高空性能不足,拦截失败战机坠毁。
随后,“火蜂”
几次三番不断闯入我们的领空,肆无忌惮的侦查。
空军自然不会放任不管,立刻组织技术人员们行动起来,仔细研究“火蜂”
的飞行轨迹、度、高度等特点,针对其机动性强、机体轻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拦截训练,反复演练各种战术。
最终的出结论:小玩意虽然飞得高、体积小、雷达反射面积也小,但度不算太快,也没有主动规避和反击的能力。
只要地面指挥得力,飞行员操作熟练,歼-6完全有可能把它打下来。
于是,空军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在中南、西南等地区增设了高空作战点,部署了歼-6、歼-7等战机和地空导弹部队,还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指挥引导人员,形成了一个更严密的防空网络。
为了适应高空作战,各级指挥所和歼击航空兵部队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重点练习了动力升限爬高、高瞄准射击等关键技术动作。
64年11月15日,上午11点53分。
海南和雷州的雷达同时现目标:一架“火蜂”
在176万米高度,以78o公里的时向涠洲岛附近飞来。
空1师师长坐镇指挥塔,果断下令起飞拦截。
该师机动作战分队中队长徐开通前辈驾驶歼六升空。
12点2o分,歼6爬升到162万米高空时捕捉到目标,并迅接近。
在地面的精确引导下,距离大约4公里时跃升至175万米高度改平飞行,克服高空缺氧咬住目标。
距离一千五百米时第一次开火,打空了。
调整角度拉近距离第二次开火,再次打空。
距离只有o米时,第三次开火准确命中。
目标爆炸起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