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下一卷该由谁来写(3 / 3)

加入书签

陈皓没有立即拆开密函,而是命李芊芊召集织言社的骨干,将密函内容拆解为三段童谣:“红泥封口不开言,青鞍马不走官道,三人同行不见单。”

随后,童谣在北岭村迅传开,几乎每家每户的孩童都会吟唱。

次日清晨,放牛娃小虎来报:“昨夜有两骑黑衣人绕道后山,在废弃窑口停留片刻即返。”

陈皓冷笑一声,”

赵秀才提议以“反溯源”

破局。

他建议道:“我们可以仿照这封密函的格式,伪造一道‘监察使密令’,内容虚设‘初七夜子时于东林坡交接北岭账册’,然后故意遗落在讲字台旧址。”

陈皓点头赞同,心中已有了全盘计划。

他亲自监督伪造密令,加盖自制的“监”

印,确保每个细节都无懈可击。

随后,这道伪造的密令被有意遗落在讲字台旧址。

不出两日,果然有蒙面人潜入废弃窑口掘地三尺。

韩捕头率人埋伏在周围,一举截获了这些蒙面人,搜出他们身上携带的真正密令残片。

密令残片上写着:“……待账本归位,重启静渊堂。”

“静渊堂”

三字一出,众人皆惊。

老汉颤抖着声音说道:“此乃二十年前被罢黜的监察旧署,专司幕僚清查,后因揭府台贪腐遭整肃,全员流放。”

陈皓凝视着残片上的笔迹,忽然问李芊芊:“这‘渊’字末笔勾锋,可像不像静先生早年批注?”

李芊芊对照旧档,点头确认:“是的,确实相似。”

原来,静先生从未甘心退场,而是借前朝遗制之名,暗中筹建影子监察体系,意图以“更高权威”

夺回话语权。

陈皓的心中波澜起伏,他明白,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静先生,你终究还是不甘心。”

陈皓低声自语,眼神中透出坚定与决心。

他抬起头,望向夜空,嘴角微扬:“这一卷交出去了……下一卷,该由谁来写?”

夜幕下的北岭村,灯火未熄,而新篇终将由谁来执笔,只有那个深邃而辽阔的夜空知晓。

陈皓的眼神沉静如夜,仿佛能穿透陶瓮密室中摇曳的烛火。

他小心翼翼地捧起那本《寻印日记》最后一册,三年来,每一页都浸透着他与北岭村人的心血。

泛黄的纸页在火光中瑟瑟抖,最终,他毫不犹豫地将它送入灶膛。

火焰贪婪地舔舐着纸张,出噼啪的声响,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他们想用新印盖旧账,我们就让他们看看——真正的印,刻在三百七十二户灶灰里。”

陈皓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转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随即下令:“明日起,《共济文约》增补第七条:凡自称‘监察’者,须经百家联署、三日公示、千字台鸣鼓方可采信。”

这一条,不仅仅是规矩,更是北岭村人对抗强权的利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