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愿你一路上始终如一(2 / 3)
终选定十篇,连同陈皓亲自润色的文字,送往石匠处。
几日后,新渠竣工,十处护坡格外坚固。
谁也不会想到,在那粗粝的砖石上,竟隐藏着惊天的民意。
孩子们口中的童谣也悄然流传开来:“一二三,水渠边,四五六,字里头……”
其中一块砖上,赫然是张叔那句:“我在仓里烧了十年火,知道哪粒米是偷来的。”
当夜,暴雨如注,电闪雷鸣。
新渠水流湍急,疯狂冲刷着护坡。
砖面本就粗糙,经雨水浸泡,反倒将石灰冲刷干净,字迹如同刀刻般,愈清晰醒目!
仿佛要将真相,刻在这片土地上!
而在数百里外的府城,静先生独坐书房,脸色阴沉。
雨水敲打窗棂,像无数只手在抓挠,扰得他心烦意乱。
他放下手中书卷,烦躁地踱步。
突然,他停下脚步,浑浊的双眼闪过一丝精光,喃喃自语:“他们不是在写字……”
他猛地回头,看向窗外,雨幕中,仿佛浮现出无数双眼睛,正冷冷地盯着他。
“……是在立碑!”
百人诵账的声浪在晨风中回荡,北岭道口挤满了百姓,他们神情肃穆,目光坚定。
陈皓站在队伍最前方,他身着青布长衫,腰间束一条白带,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不屈不挠的气息。
四周的景色仿佛也在响应着这场庄重的仪式,天际晨光初现,微风吹过,树叶轻轻摇曳,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钦差的到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纷扰,反而显得格外平静。
一辆马车缓缓驶来,停在了道口。
车帘掀开,一位身形修长、面容威严的官员走了下来,正是朝廷钦差。
他环视四周,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
百姓们没有献礼,也没有跪拜,只有整齐的队列和坚定的目光。
陈皓上前几步,手中托着一方精致的木匣,他轻声说道:“钦差大人,这里是三百七十二块刻字护坡砖的拓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构成完整证据链。”
他将木匣递上,语气平稳而坚定。
钦差接过木匣,缓缓打开,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一张张拓片。
他细阅片刻,不由得惊叹:“以渠为纸,以水为墨,你们这是把江山社稷刻进了泥土里。”
他抬头看向陈皓,眼中流露出一丝敬佩,旋即下令:“查封万记酒坊及府台三仓!
这些人,不得放过!”
消息传开,百姓们激动不已,纷纷高呼:“感谢钦差大人!
感谢陈公子!”
陈皓微微一笑,转身对身旁的李芊芊说道:“接下来,就靠你了。”
李芊芊点点头,她和七镇账房的同仁们早已准备就绪。
陶片密档与村民手稿,她们一一校对,详尽计算,终于编成了《白皮算册》。
这本册子不仅记录了近三年的粮税流水,更揭露了无数隐秘的腐败行为。
她轻轻抚摸着手中的册子,心中充满了信念。
陈皓随即命王老板组织“百人诵账”
行动。
每日辰时,百名男女齐声朗读账目条文,声传十里。
孩子们也加入其中,改编了快板,沿街击唱:“糟糠喂猪猪不吃,官粮卖到临阳去!”
舆论沸腾,连府城茶肆都开始流传“听账吃茶”
的新俗。
茶客们围坐一桌,边品茶边听账,议论纷纷,渐渐形成了强大的民间舆论。
静先生见状,心中焦急,试图最后一搏。
他密令心腹焚烧府台主账房。
然而,韩捕头早已布控四周,趁火救出了未及销毁的原始卷宗。
他手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