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数据幽灵显形(3 / 5)

加入书签

睛泛着淡淡的蓝光。她的头发有些凌乱,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平时总是带着笑意的嘴角此刻绷得紧紧的。

    “怎么了?”林默快步走过去,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屏幕。

    屏幕上是一份 1987年的银行流水单,泛黄的电子扫描件上,钢笔填写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关键信息却异常清晰。户名是林建国,交易日期是 1987年 10月 17日——正是陈志远“意外”死亡的当天。交易金额那一栏写着“1000000”,收款人是“红星乡镇机械厂”,用途备注里写着“技术服务费”。

    “1987年的 100万。”苏雨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调出当时的物价数据,“那时候北京的平均工资才一百多块,这笔钱够在二环买三套四合院。”她的手指点了点备注栏后面的附言,那里用铅笔写着一串数字:03:17。“这个时间,和陈志远传呼机上最后一次发送求救信号的时间完全一致。”

    林默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想起父亲曾经说过,1987年他帮红星机械厂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对方给了一笔丰厚的报酬。那时候他还觉得父亲很厉害,现在看来,那根本就是封口费。附言里的时间,恐怕就是陈志远被推下货架的精确时间。

    “还有更奇怪的。”苏雨晴又调出另一份文件,是红星乡镇机械厂的工商档案,“这家厂在 1988年年初就注销了,法人代表是个农民,根本不懂技术。我查了资金流向,这笔钱最后转到了一个离岸账户,户主信息被加密了,但我用‘溯源’的底层算法破解了一部分——和林建国的远房表哥有关。”

    林默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扶着控制台,勉强才站稳。父亲的远房表哥,他小时候见过几次,总是穿着笔挺的西装,出手很大方。后来听说去了国外,再也没联系过,原来是拿着这笔沾满血的钱跑路了。

    “等等。”苏雨晴突然停住了手上的动作,她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代码,“这里有问题。”

    林默凑过去,看见屏幕上分成了两栏,左边是 1987年银行流水的加密代码,右边是“溯源”项目的神经编码算法核心。两串代码在屏幕上滚动着,在某个节点突然重合——底层的逻辑架构竟然惊人地相似,连密钥的生成方式都如出一辙。

    “这不可能。”林默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神经编码算法是我和你一起研发的,底层逻辑是全新的,怎么会和三十多年前的加密代码相似?”

    “不是相似,是同源。”苏雨晴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将重合的部分放大,“你看这个素数密钥,1987年的代码用了 37,我们的算法用了 37的三次方。还有时序排列,都是按照斐波那契数列来的——有人在我们研发算法的时候,把 1987年的加密逻辑嵌进去了。”

    林默的后背瞬间凉透了。他想起研发神经编码算法的过程中,父亲经常来实验室“指导”,每次都要看他的代码草稿。那时候他以为父亲是关心他的工作,现在才明白,父亲是在利用他的研究,来加固三十多年前的谎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