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螺丝钉的合格证(3 / 4)
透,报废得越晚——这才是系统的精明处!”
伊万浑身发冷。莫罗佐夫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伊万低头,看见自己腕部的皮肤竟在幽暗光线下泛出青灰色的金属光泽,像生了锈。“别挣扎,”幽灵的声音带着诡异的诱惑,“当颗好螺丝钉多光荣!文凭就是你的墓志铭:‘此处安放SK-1945,服务年限:40年,服从性:A+’。比那些没文凭的野螺丝强多了,他们连进流水线的资格都没有!”他松开手,转身隐入楼梯的阴影,只留下一句飘忽的话:“考试那天……你会见到我的。我得确保你这颗‘高学历件’,拧得严丝合缝……”
伊万跌跌撞撞回到办公室,心口像塞了块生铁。他翻开抽屉里的安眠药瓶,手抖得几乎拿不住。
下班铃声响起时,他没去挤那辆塞满“螺丝钉”的电车,而是拐进伏尔加河畔的旧货市场。这里弥漫着铁锈、霉味和廉价伏特加的气息。小贩们兜售着苏联时代的搪瓷杯、断裂的扳手、褪色的勋章——都是些被时代淘汰的“零件”。伊万在一堆旧书前停下,一本破烂的《伏尔加河地理志》标价50卢布。他鬼使神差地买下它,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课堂笔记:“第聂伯河,年径流量176亿立方米……”字迹稚嫩,是二十岁的他写的。那时他以为背下这些数字,就能丈量世界的宽度。如今他只想知道,这破纸能换几块面包?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萨马拉河心岛公园。雪已停,枯树在寒风中呜咽。长椅上坐着个穿校服的男孩,正埋头苦读。伊万凑近,看见他摊开的《中学地理必考100题》,正背诵“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全长3692公里”。男孩眉头紧锁,手指用力掐着太阳穴,仿佛要把知识钉进脑髓。伊万心头一紧,蹲下身:“孩子,这分数……以后真有用?”
男孩抬起头,眼睛清澈却疲惫:“老师说,地理100分能进好大学,好大学能拿好文凭,好文凭……”他声音低下去,像被冻住了,“能当颗好螺丝钉。”他忽然指着远处伏尔加河上结冰的河面,“您看,那冰缝像不像传送带?我爸爸说,他当年地理考98分,可因为没‘关系’,现在还在码头扛麻袋……”男孩的眼泪砸在书页上,洇开了“3692”这个数字。伊万摸了摸男孩的头,触到他冻得发硬的发梢,竟也有一丝金属的凉意。他想起柳芭期盼的眼神,胃里又是一阵绞痛。生孩子?不过是给流水线添一颗新螺丝,再被同一套系统洗得干干净净。
晋升考试的日子像生锈的齿轮,缓慢而不可阻挡地碾了过来。萨马拉“标准化局”最大的会议室被改造成考场,惨白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照得墙壁上的标语——“标准化是进步的基石”——泛着冷光。考生们穿着簇新却僵硬的西装,坐在一排排铁椅上,像等待质检的零件。伊万坐在角落,手指在桌下不停颤抖——他的食指关节已彻底硬化,指甲盖下透出金属的灰光。他瞥见扎伊采夫正和监考官勾肩搭背,低声说笑,对方频频点头,金牙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考试开始!”主考官敲了敲桌子。试卷发下来,伊万扫了一眼,心沉到谷底。
第一题:“请论述‘文凭’作为‘社会机器螺丝钉出厂质检标准’的核心价值(800字)。”
第二题:“结合个人经历,分析‘服从性’与‘服务年限’的正相关性(需提供量化数据)。”
第三题:“若发现自身‘思想纯度’波动(如质疑传送带方向),应采取何种标准化应对流程?”
没有一道题关于如何赚钱、如何生存、如何爱人。伊万握笔的手剧烈发抖,铅笔尖“啪”地折断。他想起大学时那个地理考场:窗外阳光灿烂,他盯着“第聂伯河年径流量”的填空题,脑中却只有伏尔加河上破冰船的轰鸣。教授拍着桌子吼:“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