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认知的牢笼(2 / 7)

加入书签

栅栏,是相信牢笼之外一无所有。”

几天后,伊万在“祖国忠诚日”社区集会上,亲历了这牢笼的窒息。集会设在伏尔加河畔的“列宁之光”文化宫。大厅里挤满了人,空气浑浊得能拧出油汗。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站在临时搭起的讲台上,胸前的勋章在聚光灯下闪闪发亮,如同三只窥伺的眼睛。他正激情澎湃地朗诵新创作的颂诗:“……伏尔加之波,忠诚之河!每一滴水都映照领袖的慈容!看呐,连河底的泥鳅都高唱赞歌!”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人们拍红了手掌,脸上肌肉因过度用力而抽搐,仿佛不鼓掌就会被无形的鞭子抽打。

伊万坐在角落的硬木椅上,胃里翻滚着。他看见前排一个老妇人,枯瘦的手拍得发紫,眼神却空洞得像被掏空的鸟巢——她儿子去年因“散布悲观情绪”被调去北极圈修铁路。掌声如潮水般退去,谢尔盖·伊万诺维奇清了清嗓子,声音陡然转为悲悯:“当然,我们也有不和谐的杂音!某些‘负能量’分子,像伏尔加河里的水草,妄图缠住前进的巨轮!”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人群,精准地盯在伊万身上,“比如某些人,在课堂上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同志们,你们说,该拿他们怎么办?”

“隔离!”一个男人吼道,是伊万的邻居瓦西里,一个总在排队买面包时抱怨“负能量”的壮汉。

“思想改造!”柳芭尖细的声音响起,她紧紧挽着母亲的手臂,仿佛这样就能获得安全。

“让他们闭嘴!”更多声音汇成一股浊流,带着集体无意识的狂热。

伊万感到血液冲上头顶。他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尖叫。“等等!”他的声音不大,却像冰锥刺破喧嚣,“我们歌颂的‘丰收奇迹’,麦粒里掺着多少沉默的灰烬?我们称颂的‘忠诚’,是否只是恐惧的代名词?真正的进步,难道不是来自敢于质疑的……”

“叛徒!”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脸色铁青,扑过来想捂住他的嘴。

“负能量!”柳芭尖叫着向他扔来一个硬面包圈,砸在他额角,留下白粉印记。

人群像被点燃的干草堆,瞬间沸腾。瓦西里粗壮的手臂扼住他的喉咙,唾沫星子喷在他脸上:“闭嘴!你这认知牢笼的蛀虫!”伊万在推搡中踉跄后退,后背重重撞上文化宫冰冷的玻璃门。就在意识模糊的刹那,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讲台后方,不知何时立着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人穿着破旧的红军军装,领口缺了一颗纽扣,面容模糊在阴影里,却透着一种奇异的平静。人影对他微微摇头,嘴唇无声开合:“他们看不见我,因为他们选择看不见。”

伊万被粗暴地拖出文化宫,扔在伏尔加河畔结霜的泥地上。寒风像刀子刮过脸颊。他挣扎着爬起,跌跌撞撞跑向河边废弃的旧码头,只想找个角落喘口气。月光惨白,照着河面浮冰的裂痕。他靠着一根锈蚀的系船桩,剧烈咳嗽,额角的伤口渗出血,混着冷汗流进眼睛。就在这时,他听见了。

“同志,这河水,比1937年还冷啊。”

声音沙哑,带着伏尔加河底淤泥的潮湿气息。伊万猛地转身。一个身影倚在码头另一根桩子上,正是文化宫里看见的那个模糊人影!此刻清晰了:是个瘦高的老人,军装破烂,露出里面的粗布衬衣,一只袖管空荡荡地垂着。最诡异的是他的脸——并非全然透明,却像隔着一层晃动的水波,五官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仿佛随时会融进夜色。他脚边放着一个破旧的皮包,上面印着模糊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字样。

“您……是谁?”伊万声音发颤,恐惧中混杂着一种荒谬的熟悉感。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沃洛金,”鬼魂——如果这能称为鬼魂的话——声音平静得像在谈论天气,“1937年10月,在喀山郊外的森林里,他们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