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大明是怎么当上朝鲜爸爸的(2 / 4)

加入书签

?”

“你说,和我兵部有无关系?”

这理由虽有些牵强,但并非完全站不住脚。

但在吕震和蹇义看来,这理由太扯犊子,为了分一杯羹居然想出如此离谱的理由,也是难为大司马了。

见吕震和蹇义面露不虞,方宾又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威胁的意味道:“要么让我兵部加入,分润些许功劳。”

“要么……我就去户部拉上大司徒,一起来说道说道。”

“这凭空多出数千官员的俸禄,户部那边‘统筹安排’起来,快慢缓急,可就有说法了。”

吕震闻言怒道:“陛下亲口下令,俸禄由朝廷放,你兵部还想拉着户部抗旨不成?”

蹇义也皱眉道:“户部岂会与你胡闹?”

方宾嘿嘿一笑,反将一军:“大冢宰、大司马莫非忘了,如今的户部尚书是谁?”

“是麓潜子,夏维喆!”

夏原吉,字维喆,号麓潜子。

此言一出,吕震顿时像被掐住了脖子,沉默了。

三人心中各自从脑海翻腾起从天幕知晓的未来:夏元吉明年虽会被抄家,但不久便会被仁宣二帝起复,更受重用,是三朝屹立不倒的“钱袋子”

兵部尚书方宾,因为从评论区得知明年便是寿终之时,还落得个自缢身亡、开棺戮尸的下场,所以非要分一杯羹。

吕震虽得善终,更在方宾死后,兼领户部、兵部,但却在史书留下“无学术、不知大体、为人佞谀倾险、有干济才,而操行无取”

的恶名。

若是夏元吉故意用财政手段刁难,朱棣怪罪下来,夏元吉或许无恙,他的前程可就难说了。

吏部尚书蹇义则面无表情,静等礼部尚书思考。

蹇义同样是朱棣左膀右臂,与夏元吉并称“蹇夏”

,他不怕夏元吉捣乱。

但他急,急着回家守孝。

永乐十七年十一月,蹇义的父亲蹇源斌去世,蹇义回乡守孝。

但在此期间,朱棣并没有任命新的吏部尚书,而是一直虚位等待蹇义归来。

天幕出现之后,朱棣虽然没有夺情,但派人告知他朝廷要选派士子去朝鲜进行汉化,俸禄由朝廷放。

让他回来和各部议一议,究竟是授官还是为吏?

又该归哪部管辖?

最终,三人达成妥协。

这批赴朝教书先生的委任文书上,同时盖上了礼、吏、兵三部的大印。

这行为有些出格,甚至有些胡来。

但朱棣由他们胡来,永乐时空都被称作“不正经”

了,搞出一份授官文书盖三个部门大印的行为,都显得有些“正经”

了。

临行前,太子朱高炽代表朱棣接见了士子,传达了朱棣的口谕:“此去朝鲜,务必要让其风俗文物,做到中规中矩!”

~~~~~~

那么,朝鲜为何不反抗,甘愿任人宰割?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实力差距,判若云泥。

高丽王朝的君主经常当元朝皇帝的女婿,蒙古人就把从欧亚大陆拿到的优质战马放养到了朝鲜半岛。

自元朝灭亡后,朝鲜一直怀揣着“大国梦”

,而实现梦想的重要一环便是建立强大骑兵。

他们继承了高丽王朝从元朝带来的欧亚良马遗产,鼎盛时期拥有十余万匹肩高过一米五的骏马,数量与质量均颇为可观。

明太祖朱元璋洞悉其心思,抛出了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阳谋。

他最初以高于市价十倍的金银收购朝鲜马匹,诱使朝鲜不断扩大养马规模。

朝鲜君臣欣喜若狂,以为找到了强国富民的捷径。

然而,这甜蜜的陷阱刚刚布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