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为什么年轻人不听过来人的建议(5 / 6)
了钱袋?”
刘季搓着手,嘿嘿干笑两声,略显尴尬。
扶苏却神色坦然,甚至带着点“学费交得值”
的意味。
“能于义兄处习得市井智慧、人心机变,付些酒资,又有何妨?”
“拜师尚需束修,此乃小钱买大见识。”
“嘿嘿,”
刘季见扶苏如此通透,胆子也大了,凑得更近,笑得像只偷到鸡的狐狸,“皇兄啊,以后劝谏义父,不妨换个路数。
先指出错处,再猛夸功劳!”
扶苏微怔,面露不解:“先前天幕所播,那些青史留名的直臣,如魏征、海瑞之流,不都是先扬后抑,以‘然而’、‘但是’转折吗?为何我要反其道而行?”
“嗐!”
刘季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洞悉世情的狡黠光芒,声音压得极低,带着点神秘的蛊惑,“此一时彼一时也!”
“因为您可是太子,而义父,他是始皇帝!”
他特意在“太子”
和“始皇帝”
上加重了语气,话中深意,不言自明。
面对一个功盖三皇五帝、自信乃至自负到极点的帝王,先打一巴掌再给甜枣,或许比先给甜枣再打巴掌,更能让他那唯我独尊的心绪,有个缓冲的台阶。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恍然,虽未完全参透其中所有关窍,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固执己见的儒雅公子。
他的性子在经历诸多后,已悄然改变。
想不通?那就去做!
做了,答案自会浮现。
他不再追问,只是对着刘季,郑重而沉稳地微微颔:“善,受教了。”
~
刚刚醒来的李斯盘坐于殿角,眼神却有些失焦。
那“娃毕业了?考个公吧……”
的聒噪之语,在他脑中嗡嗡作响,竟诡异地与他当年对长子李由的殷殷期望重叠起来。
“由儿,我法家之学乃帝王之术,你需潜心钻研,不可懈怠!”
他记得自己当年是如何斩钉截铁地为儿子规划道路,不容置疑。
“三川郡守之位,乃为父为你谋得,此乃根基,务必勤勉,明察秋毫,不可有失!”
那些建议,不,是命,何尝不是他基于自身成功的经验,强加于儿子身上的枷锁?
他从未问过李由是否喜欢法家的严苛,是否愿意承受那郡守之位的重压与风险。
他以为,他铺好的路,儿子只需走下去便是坦途。
结果呢?
李由在荥阳城破时是以身殉职?还是……
李斯的心猛地一抽,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与悔意涌上喉头。
他忽然明白了天幕所言:兜底性的建议,攻略性的建议,细节性的建议。
他给李由的,除了“按我说的做”
这条看似光明的路,可曾给过半分“若不成,为父替你兜底”
的承诺?
可曾细致到告诉他如何在乱局中保全自身?
没有。
只有“不可有失”
的压力。
他给儿子的,终究只是自己高瞻远瞩的证明,而非真正的庇护。
一丝从未有过的、深沉的疲惫感笼罩了这位昔日的帝国丞相。
~
王老将军抚着花白的胡须,老神在在地眯着眼,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心中也在翻腾。
天幕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王贲,还有更不成器的孙子王离。
不过,老王将军的嘴角却悄悄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贲儿……”
王翦想起儿子年轻时也曾被他逼着苦读兵书、演练阵法,稍有懈怠就是一顿军棍。
那时的建议……或者说命令,同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