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星际智慧图谱 星河永流(2 / 5)

加入书签

。”

周明看着屏幕里熟悉的育苗手法,突然想起爷爷说的“庄稼是跟着人走的”

,此刻才懂,跟着人走的不仅是庄稼,还有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

冥王星的冰层下,“玄冥号”

的浅层雷达探测到异常波动。

它自动调整探测深度,现冰壳下三十米处存在液态水层,水中漂浮着微小的有机颗粒——与彗星彗尾中的物质成分一致。

探测器的机械臂凿取了一小块冰样,光谱分析显示,这些有机颗粒竟含有与地球蓝藻相似的原始光合结构。

它立刻将数据送给地球,附带的摩尔斯电码带着罕见的“兴奋”

:“寒门有生机,如见远古光。”

信号传输途中,“玄冥号”

启动了语音留言的更新程序。

地球来的新留言里,有个稚嫩的声音说:“玄冥哥哥,火星的水稻熟了吗?我妈妈说,等我长大,要去新家园种更多的树。”

探测器的处理器将这段留言与林岚女儿的画关联存储,机械臂再次叩击冰壳,像是在回应这跨越光年的期盼。

它的镜头转向“银河一号”

远去的方向,那里的星光虽微弱,却在冰面上投下清晰的轨迹。

“银河一号”

此时正穿越一片离子风暴区。

驾驶舱内,警报灯不断闪烁,跃迁引擎的能量输出忽高忽低。

林岚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突然想起敦煌壁画中“飞天披帛御风”

的姿态——那些飘带的曲线,竟与离子风暴的气流轨迹高度吻合。

“按这个轨迹调整航线!”

她指着屏幕上模拟的披帛曲线,副船长立刻操作操控杆,飞船如同沿着无形的丝线滑行,顺利冲出风暴区。

“古人把宇宙的危险画成仙境,”

林岚擦去额头的汗水,调出“星际智慧图谱”

的更新数据,“我们却在他们的想象里找到生存的路径。”

屏幕上,火星青稞丰收的影像与良渚玉琮的纹饰交替闪现,“太白”

信号的da螺旋与《本草纲目》的稻类条目相互关联。

“告诉大家,”

她通过广播对船员们说,“我们随身携带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生存密码。”

地球实验室的深夜,林晓雨独自对着“星际智慧图谱”

的全局模型呆。

祖父的铜片在指尖烫,上面的北斗七星与屏幕上“银河一号”

的航线形成精准的方位对应。

她突然想起祖父曾说的“观象授时”

,原来古人通过星象指引农耕,与今人通过星图指引星际航行,本质上是同一种智慧传承。

这时,图谱突然出提示音,新的关联线从良渚玉琮延伸到“玄冥号”

现的液态水层,再到“太白”

信号的da螺旋——三者在时间轴上标注着同一个节点:四十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初期。

“原来我们一直在追溯文明的源头,”

林晓雨喃喃自语,她将这个现标注在图谱上,备注里写着:“宇宙的,也是文明的。”

张启明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指着屏幕上贯通古今的光网:“这条星河,从四十亿年前的有机分子,流到良渚玉琮的纹饰,再流到火星的稻田里,从来没有停歇过。”

第二天清晨,“太白”

天文台捕捉到信号的第八次跃迁。

这次解码出的不再是图形或坐标,而是一段简洁的波形——与地球大气层中雷电的电磁波谱完全一致。

陆凯立刻调取火星农业舱的环境数据,现循环风机模拟的“雷雨空气”

波形,与信号波形存在001赫兹的误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