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一条道走到黑(3 / 4)
时是给常年卧病在昏暗的窑洞里,咳嗽声不断的奶奶,买几瓶在乡下供销社根本见不到的,稍微对症些的药片;
有时则是用那点攒了许久的积蓄,在城里的副食店,称上几两乡下少见的、包装精美的水果糖,或者几块,看上去就很松软的糕点,用油纸仔细包好,带回来给辛苦的家人尝个鲜,在昏暗的油灯下,家人脸上露出的些许笑容,就是她最大的满足。
而她自己呢?站在田埂上,身影单薄,身上的衣服还是中学时做的,椅子了白,手肘部分甚至磨出了毛边,也舍不得换件新的。
整个人朴素的宇宙黄土地几乎融为一体,懂事的让邻里乡亲提起来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心生敬佩。
孙兰香深知家里的艰难,和父母兄姐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那一点点钱,她觉得用在至亲的家人身上,比用在自己买件新衣上、添双新鞋子上,要更有意义,更能让自己心安。
看着小女儿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看着她被汗水浸透的旧衣衫,孙玉厚蹲在田埂上,闷头抽着旱烟,浑浊的眼睛里又是欣慰,又是难以言喻的酸楚。
他欣慰的是,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贴家里了,像棵小白杨,再大的风沙也能扛住;酸楚的是,别人家像她这么大的姑娘,正是爱美爱玩,憧憬未来的年纪,可是孙兰香却过早的背负起生活的沉重,那双本该只接触书本和未来的手,却再次握紧了锄头。
闺女那瘦弱的肩膀和那份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稳坚毅,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困境,也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孙玉厚的心,激励着他,甚至逼迫着他,必须把这次砖窑搞成功!
既是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也为了绝不辜负这个在逆境中依然顽强向上、为全家争得了莫大脸面的小女儿……
……………………………………
就在孙家上下,为家里的农活和砖窑忙的脚不沾地,焦头烂额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孙玉厚的老母亲突然病倒。
其实老人家年事已高,身上这些年一直就没断过各种小毛病,但这次看起来是得了急症,肚子疼的厉害,这可把一向沉稳的孙玉厚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老母亲已经一整天水米未进,蜷缩在炕角,瘦小的身子因为疼痛不时的抽搐一下,出压抑而痛苦的呻吟。
这位生命力顽强的老人,今年已经整整八十四岁了,乡下人都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这个年龄段正是高龄老人最忌讳,也最容易被病魔击倒的两个坎儿。
晚饭后,昏黄的油灯下,孙玉厚赶紧把弟弟孙玉亭给叫了过来。
兄弟俩凑到母亲炕前,看着老人痛苦的模样,心急如焚的商量着对策。
两人很快决定不能再拖了,必须立刻用架子车把老母亲拉到石圪节医院去瞧瞧。
然而,当他们俩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时,一直呻吟的老人却异常坚决地摇了摇头,声音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
“不……不去医院,你们……你们去把刘玉升叫来!”
兄弟俩一听母亲这话,顿时愣住了,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们当然知道母亲叫刘玉升是什么意思。
大约一年前,他们村的刘玉升不知怎地,仿佛一夜之间就从那个普通庄稼汉,变成了能通鬼神的神仙,开始给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看病,据说还特别灵验。
只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件事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传到了自家这位几乎足不出户的老太太耳朵里。
二儿子孙玉亭凑到了母亲耳边,试图进行劝解:
“妈!
那都是迷信,骗人的!
咱得去医院,让大夫给你看看!”
躺在炕上的老娘却根本不管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