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一条道走到黑(2 / 4)
和恐惧。
就在孙家被债务和重建砖窑的阴云笼罩着透不过气时,盛夏的烈日炙烤着黄土高原,东拉河的水位在雨季的补充下长高了些,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匆匆流过。
这个时节,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如同穿透厚重云层的炙热阳光,猛地照亮了这个在艰难中挣扎的家庭。
小女儿孙兰香,在高考恢复的第四年,竟然考上了远在都的北方工业大学。
消息像一阵带着麦香的热风,迅席卷了双水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村头老槐树下,在田间地头,在傍晚炊烟袅袅的院落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孙家这个不久前还因为砖窑破产而被人暗中指指点点的家庭,瞬间因为出了一个大学生而变得光彩夺目,连那口略显破败的窑洞,似乎都跟着亮堂了几分。
要知道,在双水村这片土地上,除了前些年从山西搬来的贺家,其闺女贺秀莲和女婿叶晨是大学生外,孙兰香可是土生土长,从这片黄土地里走出去的第一个正牌大学生!
夏夜的风吹过,玉米地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传递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村里人摇着蒲扇,在夜空下议论起来,语气里充满着惊叹和实实在在的羡慕:
“了不得啊,孙玉厚家祖坟冒青烟了!”
“兰香这丫头,从小看着就灵醒,坐在河滩石头上看书的样子,就跟别的娃娃不一样,果然出息了!”
孙兰香这个大学生的身份,在当下无形中成为了孙家最硬挺的信用抵押。
这也正是许多村民,明明瞅着孙家那新砌的砖窑带着泥水气,知道他们家欠了一屁股烂账,却依旧愿意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带着体温的票子,借给孙玉厚去继续折腾的一个重要原因。
庄稼人的心里都有一本朴素的账,算的门儿清。
要知道那可是大学生啊,国家包分配工作的,毕了业就是城里的干部。
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吃着商品粮,户口也要农转非,彻底离开这黄土疙瘩。
那是端上的铁饭碗,一辈子都不用在土里刨食了。
孙玉厚家虽然现在难,裤腿上还沾着泥点,但他有这么个出息的小闺女,将来还能还不上钱?
就算他这砖窑再赔个底朝天,不是还有他那个将来要当国干部,拿工资的小闺女兜底吗?这钱借的心里踏实!
傍晚的夕阳给村庄涂上了一层暖金色,也仿佛给孙家的未来镀上了一层希望的光晕。
因此孙兰香的考上大学,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在家族最艰难的时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维系住了那份在债务压力下已然脆弱的信任链条。
时间就这样匆匆的过去,又是一年的暑假到来,当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的鸣叫时,孙兰香总是早早地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到了弥漫着熟悉黄土气息的双水村。
她没有像一些进了城就变了样的人那样嫌弃家乡的落后,而是利落的换上了打补丁的旧衣服,挽起袖子拿着锄头,跟在头被汗水黏在额上的妈妈,拖着那条不变的腿,却仍然坚持劳作的大哥孙少安,以及被生活磨砺的粗糙了许多的大姐孙兰花身后,一起融入那片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土地。
孙兰花样样都抢着干,那双原本在明亮教室里握笔演算的手,重新握起了磨的光滑的锄头把,汗水顺着年轻的脸颊滑落滴,在干涸的土地上瞬间洇开了一个小点儿,旋即消失不见。
这时候的大学生,国家是有生活补助的,虽然数额微薄,仅够糊口,但孙兰香却极其的节俭。
在学校里,她常在食堂里买最便宜的菜,甚至就着咸菜啃馒头,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总是把牙缝里省下的津贴一点点攒起来,用手帕包好,藏在自己的行李里。
假期回家时,孙兰香从不空手儿,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