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微光星河(3 / 4)
老大爷直言不讳,“世界上总有想钻空子的人,你们没想到这点吧?”
程曦虚心接受批评。
回到总部后,她召集团队全面反思。
在林教授帮助下,他们设计出更加完善的社区自治与监督机制,让参与者自己管理活动,平台只提供工具和支持,不直接干预。
“我们不是在上方指挥的灯塔,”
程曦在团队会议上说,“我们是那无数微光中的一束,是星河中的一点。
我们必须谦卑,必须倾听,必须学习。”
新的模式逐渐见效。
“微光计划”
开始真正扎根于社区,呈现出多样化的展形态。
有的社区侧重技能交换,有的侧重情感支持,有的侧重资源共享。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贯穿着同一理念:相互成长,互为你我。
三个月后,投资方们再次评估项目。
这次,他们看到的不仅是增长的数据,还有那些真实的故事:
一位失业单亲妈妈通过教人缝纫重获自信,最终开设了小工作室;
一群年轻人帮助老人整理回忆录,同时聆听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自闭症儿童通过照顾社区花园植物,逐渐打开心扉,而社区居民也因此更加理解差异与包容。
赵先生亲自参观了一个社区活动后,对程曦说:“我投资过很多项目,有的为了盈利,有的为了改变世界。
但你的项目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理想——真正看到每个人,连接每个人。”
资金危机暂时解除,但程曦知道更大的挑战在前方。
随着规模扩大,如何保持初心?如何避免官僚化?如何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施差异?
又一个深夜,程曦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生命,有喜悦有痛苦,有给予有需求。
她想起梦中那片星河,忽然明白:星河之所以璀璨,不是因为每颗星都同样明亮,而是因为它们各放异彩,又彼此映照。
手机响起,是母亲来的消息:“记得吃饭,别太累。
为你骄傲。”
程曦微笑。
她也需要关心和支持,正如她给予他人一样。
这让她更加理解了互联的真谛——没有人是永远强大的,也没有人是永远弱小的;我们在某些时刻是点灯人,在另一些时刻是追光者。
第二天,程曦宣布了一项新决策:“微光计划”
核心团队将轮流到不同社区驻扎体验,包括她自己。
“我们要记住自己是谁,为谁服务,为什么做这件事。”
轮值制度起初遭到部分人反对,认为效率太低。
但实施后,团队更加接地气,设计出的工具和框架更加实用。
团队成员也在与参与者接触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深层意义。
一年后的“微光计划”
周年纪念活动上,程曦站在台上,看着台下成百上千的参与者。
他们中有城市白领,有外来务工者,有学生,有老人,有健全人,有残障人士。
每个人胸前都别着一枚徽章,上面是星星点点的图案,象征微光汇聚。
“我们常常被教育要独立,要强大,要不求人。”
程曦的声音在会场回荡,“但真正的强大不是不需要别人,而是坦然接受需要,也欣然给予帮助;不是独自光,而是彼此照亮。”
她分享了自己的梦,那无数微光汇聚成星河的景象。
“我曾经以为那只是个梦,但现在我知道,它就是现实,是你们每个人正在创造的现实。”
台下,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年轻人举起手。
程曦点头示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