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五十九章 一支穿云箭(1 / 5)
制蓬峨看着得意的陈元耀,一双眼里满是悲愤:“划马江为界,是顾正臣答应下来的,拿下义安、清化等地,也是顾正臣与我们做交易的筹码!”
陈元耀冷笑不已:“制蓬峨啊制蓬峨,你还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就当真没想过,大明镇国公需要你代为出手,杀光安南皇室及其臣属吗?不,他不需要!既然不需要,为何还要给你那么多领土?”
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少,头戴红巾的军士不断收割着占城军的性命。
制蓬峨心痛不已。
自己信任......
####第三十九章北疆风云
南疆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李文渊深知,大明的边疆问题远未彻底解决。西北与东北的局势依旧复杂多变,尤其是北疆地区,游牧部落的活动频繁,时而与中原发生摩擦。这些矛盾不仅威胁着边境的安全,也影响了帝国的整体稳定。
一天清晨,李文渊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时,收到了一封来自北疆守将的急报。信中称,最近几个月,北疆的几个游牧部落频繁袭击边关哨所,甚至有小股部队深入内地劫掠粮食和牲畜。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部落似乎正在联合起来,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看来,北疆的问题比想象中更加棘手。”李文渊放下奏折,眉头紧锁。他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陈子涵率先发言:“陛下,北疆的游牧部落以逐水草而居为主,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对土地的需求极高。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草原植被减少,导致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这或许是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
另一位大臣补充道:“不仅如此,部分部落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加剧了局势的混乱。有些首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挑起事端,试图通过对外扩张来凝聚人心。”
听到这里,李文渊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朕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护中原百姓的利益,也不能让游牧部落陷入绝境。否则,只会激化矛盾。”
随即,他转向兵部尚书问道:“目前北疆的防御力量如何?能否应对可能的大规模入侵?”
兵部尚书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北疆现有驻军三万,分布于各大要塞。虽然数量上不算少,但由于地形复杂,调动兵力需要时间。如果敌人突然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恐怕难以迅速反应。”
李文渊沉思片刻后下令:“即刻增派两万精锐部队前往北疆,加强边防力量。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部落,了解他们的诉求,并尝试建立沟通渠道。”
***
数日后,李文渊亲自挑选了一位熟悉北方事务的官员??张廷玉,担任此次外交任务的主使。张廷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