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五十八章 陈元耀的背叛(1 / 5)
罗皑、陈元耀清理完战场时已是第二天中午,可依旧没有陈季扩的消息,制蓬峨沉思再三,只好下令军队带上安南皇室及臣属的脑袋,以及缴获的金银、粮食等辎重撤离。
制蓬峨回头看了一眼推车上满满的脑袋,心情舒畅,对罗皑、陈元耀等人道:“占城与安南的斗争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本王自登基以来,数十年如一日,与安南相争,虽屡屡得胜而归,可毕竟没有消灭过安南这个宿敌。”
“现在,安南皇室之人基本灭绝,臣属没了,升龙城为......
####第三十八章边疆新风
南疆的叛乱虽然平息,但李文渊深知,真正的稳定需要时间去沉淀。他常常想起刘清在南疆实地勘察时所描述的那些惨状??村庄被焚毁、百姓流离失所,以及阿木尔那双充满愤怒与无奈的眼睛。这一切让他明白,边疆治理不仅仅是政策上的调整,更是人心的争取。
为了进一步巩固南疆的和平,李文渊决定亲自前往巡视。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皇帝首次深入如此偏远的地区。消息传到南疆后,当地土司和民众无不惊讶万分。一些人甚至怀疑这是否真实发生,直到朝廷正式发布诏书,宣布皇帝将在三个月后抵达南疆首府。
“陛下此举意义非凡。”陈子涵在朝堂上说道,“这不仅向南疆人民表明了朝廷对他们生活的重视,更能让陛下亲身体会边疆的实际困难。”
然而,也有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南疆地形复杂,且仍有余党未除,陛下此行风险太大!”一位老臣站出来劝阻道。
李文渊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地回答:“朕身为一国之君,若连自己的子民都不敢面对,又如何让他们信服?况且,只有亲眼看到问题所在,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
数月后,李文渊一行人终于抵达南疆。沿途所见,既有繁荣的城镇,也有破败的村落。每当经过一个村庄,村民们都会自发聚集起来迎接这位从未谋面的天子。他们有的献上自酿的米酒,有的唱起本民族的传统歌谣,还有不少老人跪地叩拜,感谢朝廷为他们带来的安宁。
在一次简短的接见仪式上,一位年迈的妇女颤抖着双手将一块绣有花纹的手帕递给了李文渊。她用蹩脚的官话说道:“这是我们部族世代相传的手艺,希望陛下能收下这份心意。”
李文渊接过手帕,仔细端详了一番,随后感慨道:“每一种文化都是中华大地的一部分,朕定当珍惜。”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触动。
***
除了安抚民心,李文渊还特别关注南疆的经济发展。他发现,尽管土地肥沃,但由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许多农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于是,他下令从中原调派一批经验丰富的农学家,帮助南疆改良耕种方式,并传授灌溉技术和作物轮作方法。
此外,他还注意到南疆盛产珍贵药材,却因交通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