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全面推进(3 / 4)
p>无人机主要跟拍松茸运输,有个5分钟穿越3公里的画面,来直观展现科技如何缩短“从山林到餐桌”的时空距离。
这属於远景拍摄,防抖问题也就可以忽略了。
对张奇来说,航拍是很“新鲜”的经歷——在此之前,国內的纪录片几乎不可能为了一档美食纪录片会动用直升机航拍松茸的运输的。
所以这个“科技展现”,等纪录片播出时,张奇相信,绝对是让人惊讶和震撼的。
凌晨三点,曹阳带著“大部队”,架好摄影机跟隨松茸这一节美食的主人公,村里的一对母女徒步20公里进入原始森林,跟拍她们采松茸的“日常”。
纪录片虽然是记录真实,但演绎的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也是纪录片的一种。
很明显,剧组不可能真跟著她们母女徒步20公里的,等拍够需要的素材……然后上车,开车带著她们母女去今天的目的地。
当然,所谓的目的地,也是事先踩好的点,剧组几十口人,外加那么多设备,不可能真跟著那对母女漫无目的的在原始森林里寻找松茸的。
曹阳边拍摄边给剧组的人,尤其是几个分集导演强调,《舌尖》跟传统纪录片不同,是以人物比如这对母女作为敘事核心,串联採集、分级、交易全链条的。
在找到松茸后,用微距镜头记录拨开腐殖土、轻提菌柄的细节动作,突出“精灵般食物”的珍贵感。
还会通过水下镜头,展现松茸与松树根系的共生关係,用延时摄影记录菌丝生长过程,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目的。
曹导还特意用镜头拍摄了“采大留小”“回填菌丝”等传统规则,並且还对用“覆盖松针保护菌丝”的细节做了特写。
並向剧组的人强调,文化隱喻一定要做到位,用“覆盖松针保护菌丝”的细节,隱喻人与自然“取一留一”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共处精神。
这也是《舌尖》极其重要的一点。
松茸的拍摄过程,让剧组和分集导演们大致了解了拍摄的目的、主次侧重点以及人文的重要性。
而后,曹阳又带著剧组去了诺邓,诺邓也是滇南的,是大理州云龙县的,这次拍摄的是诺邓的火腿。
在拍摄诺邓火腿前,曹阳跟剧组强调了两个词:千年盐井、时间沉淀。
有了这两个词,各个分集导演结合曹阳拍摄松茸的情景,都有了自己的猜测和想法。
这也是曹阳特意这样引导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分集导演將来拍出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意,做到一致性。
要知道无论是寧昊还是顾常卫,都是很有想法的人,他们確实会完全听从曹阳的话,但是,只有剧本和策划方案的话,却不能保证他们的拍摄思路跟曹阳一致。
曹阳只有经过这样刻意的引导,才能让他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拍摄。
然后又经过了春笋、莲藕和野生鱼的拍摄,曹阳特意留出来酸笋和南海鱼类,让寧昊和顾常卫试著拍了一下。
结果二人拍摄的手法和顺序等方面,虽然跟曹阳所想的有些出入,但思路和人文敘事方面,却是一致的。
曹阳也就对分集导演中最有想法的两人放心下来。
至於曹阳的另外两个固定班底柳杉和李明义,以曹阳对他们的了解,他们的想法不多,一定会按照曹阳的要求,一丝不苟的完成任务的。
而新加入进来的张奇,曹阳对他也是放心的。
只要是聪明人,绝对不会在曹阳特意强调之下,还表现出个性和想法的。
真那样做了,就不是聪明人,而是低情商逞能了。
在拍完《舌尖》的第一个篇章《自然的馈赠》之后,剧组一分为六。
顾常卫、寧昊、柳杉、李明义以及张奇,分別带著一组人马和设备出发,开始拍摄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