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聚五洲客(2 / 5)

加入书签

p>

林羽在旁传输 “卢旺达帮扶方案”(卢旺达语 + 英语双语版),方案重点是 “楠竹 + 土豆” 套种:楠竹林间隙种高原土豆,用竹草汁肥料灌溉,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解决村民的粮食问题。“联盟投 90 万美元,建育苗区、竹编农具车间,培训 50 名技术员,” 林羽指着规划图,“车间要建在避风处,屋顶用竹编透光板,白天能采光,晚上能保温,适应高原气候。”

寅时末,穆罕默德带着村民们种下首批

株高原楠竹苗,每株苗旁都插着写有 “碳汇编号” 的竹牌。“以前种土豆,亩产只有 800 斤,” 穆罕默德举着验艺草向镜头挥手,“现在种楠竹,既能编种植筐卖钱,又能靠碳汇赚钱,明年土豆亩产肯定能超 1000 斤!” 李大叔望着视频里的卢旺达高原,感慨道:“非遗帮扶,最难的是‘顺天应地’—— 高原种楠竹,要改品种、搭棚子、调模式,只有跟着气候走,跟着村民的需求走,才能让楠竹真正扎根。”

辰时?碳汇节启,五洲同庆

六巷的全球非遗碳汇节主会场里,锣鼓喧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玛利亚、30 国文旅官员、国际碳机构代表齐聚。主舞台背景板是 “全球非遗碳汇全景图”,用竹编勾勒出 12 个基地的位置,每个位置旁都嵌着 LEd 屏,实时播放基地的碳汇成果:埃塞俄比亚的竹纤维车间、乌干达的木薯套种田、卢旺达的楠竹育苗区。

玛利亚率先致辞:“这场碳汇节,让我们看到非遗的另一种可能 —— 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固沙、能增收、能减碳的‘活工具’,六巷的草木检测法、楠竹碳汇模式,为全球碳中和提供了‘民间方案’!” 随后,赵阿公宣布碳汇节开幕,主会场与 12 个分会场同步放飞竹编风筝,风筝上印着 “每株楠竹,都是地球的呼吸”。

辰时半,碳汇节正式开放,各展区热闹非凡:草木检测体验区里,孙阿婆教游客用验艺草测竹苗,用银草测银饰,VR 设备前排起长队,游客戴着眼镜模拟 “高原种楠竹”;全球成果区里,观众围着碳汇数据大屏,查看各基地的实时碳汇量;少年展区里,小雨团队与卢旺达少年穆萨视频连线,演示 “楠竹种植筐” 的使用方法,引来阵阵掌声。林羽望着满场的中外游客,突然觉得:碳汇节就像一座 “绿色桥梁”,一边连着六巷的老竹坡,一边连着全球的碳汇基地,一边连着传承人的手艺,一边连着普通人的环保心意。

巳时?少年认证,体系落地

六巷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全球非遗碳汇少年认证” 启动仪式正在举行。屏幕上显示认证体系:分 “初级(掌握草木检测基础)、中级(完成校园碳汇角实践)、高级(主导跨国生态项目)” 三级,通过全球非遗生态 App 线上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草木检测实操、碳汇数据计算、生态项目设计。

埃及少年阿卜杜勒成为首位 “高级认证少年”,他展示了自己主导的 “治沙网格推广项目”:“我们在埃及 5 个沙漠村庄推广网格,验艺草测的藤丝韧性达标,固沙面积达 200 亩,带动 100 名村民就业,” 他的认证证书用竹编材质制作,封面印着验艺草图案,内页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印章。

巳时半,首批 100 名少年获得认证,其中卢旺达 5 名、巴西 8 名、印度 12 名。小雨作为认证代表发言:“这个认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 我们要带着认证,在各自的国家推广非遗碳汇,让更多少年参与进来。” 联合国代表玛利亚为少年们颁奖时说:“你们是全球碳汇的‘未来使者’,希望你们能用草木检测守护标准,用楠竹种植改善生态,让非遗的绿色梦想代代相传。”

午时?卢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