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传薪续章(5 / 5)
非易事,村民增收促振兴” 的道理 —— 非遗省域协同的民生价值,藏在订单的增长、工厂的扩招、收入的提升里,藏在每个为乡村振兴铺路的瞬间。
亥时?规划深化,省域共荣
六巷工坊的 “技艺枢纽台” 旁,联盟核心团队、省域传承人代表围坐在一起,深化明年的省域规划。赵阿公说:“要把省域创艺周办成‘四季品牌’,春夏秋冬各办一场,分别在邻县、临市、省城、六巷,覆盖全省主要市县;还要申请‘省级非遗协同示范项目’,争取更多政策和经费支持,” 王师傅补充:“要完善省域非遗资源库,把所有传承人的技艺档案、融艺作品、标准手册都放进去,实现资源共享。”
孙阿婆提议:“要搞‘省域非遗巡展’,把创艺周的优秀作品送到全省的景区、商场、学校,让更多人看到省域非遗的魅力;还要培训‘省域非遗指导员’,每个市县培养 10 名,负责标准推广和技艺指导,” 张师傅点头:“少年联盟要扩到 10 所小学,明年举办‘省域少年非遗大赛’,让孩子们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林羽总结规划的核心目标:全年创艺周 4 场、巡展 10 场、资源库收录技艺档案 50 份、少年联盟覆盖学校 10 所、培训指导员 100 名、带动省域非遗相关就业 500 人。“还要建立‘省域非遗订单中心’,统一对接国内外订单,再按标准分给各市县生产,形成‘订单 - 生产 - 物流 - 售后’的完整闭环,” 林羽说。
亥时末,规划图绘制完成,上面标满了省域各地的节点:邻县的剪纸基地、临市的泥塑基地、省城的展示中心、六巷的原料枢纽。大家望着规划图,仿佛看到了明年全省非遗协同的热闹场景:传承人们跨市协作,学生们跨校交流,订单从省城发往各地,非遗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林羽摸了摸衣褶里的竹草,叶片上还带着邻县红纸的气息,映着工坊的灯光,也映着非遗省域共荣的壮阔未来 —— 只要守住标准的底线、协作的初心、传承的热情,六艺非遗就能从六巷的根系,生长成覆盖全省的 “非遗森林”,让 “省域协同、非遗共荣” 的梦想,在每一次创艺、每一次互训、每一次少年传艺里,慢慢照进现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