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标准乡土(3 / 5)

加入书签

阿竹点头:“对!小雨选得准,这根竹以后能编小挂件。”

接着教编迷你竹片,阿竹按档案里的 “平纹编法” 步骤,一步步演示:“先固定两根主丝,再用辅丝绕着编,每编三圈要拉紧,” 学生们跟着学,有的编得歪歪扭扭,阿竹就指着教材里的插图:“看这里,辅丝要对齐主丝,像小雨这样,” 小雨立刻把自己的竹片举起来,骄傲地说:“我是跟着档案里的图学的!”

巳时半,课程结束,学生们拿着自己编的竹片,有的贴上学用验艺草,有的用竹草汁画小图案。校长路过教室,看到满桌的作品,笑着说:“这教材太实用了,下周要在全校推广,还要办‘匠档小传人’比赛,” 阿竹补充:“比赛可以让学生用档案里的方法,做迷你银饰书签或竹编挂件,老匠人来当评委。” 林羽望着学生们的笑脸,突然懂得 “匠档进校园非易事,童心实践续薪火”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未来,藏在教材的实用、学生的专注、比赛的激励里,藏在每个为少年传承铺路的瞬间。

午时?大赛新秀,上岗建功

六巷楠竹加工厂里,小王穿着新的工装,正在调试劈丝机。作为技能大赛竹编冠军,他上岗一周就提出了 “劈丝精度优化法”:用验艺草提前筛选竹料,只选泛深绿的壮竹,再把劈丝机的刀片间距微调 0.02mm,“这样劈出来的藤丝,每根都是 0.5mm,编出来的收纳盒更整齐,合格率从 95% 提到了 99%,” 小王边说边拿出一根藤丝,验艺草贴上去,翠绿透亮,“您看,比以前还标准。”

县城非遗店里,小张正给顾客展示自己的银饰作品。她的 “银草纹书签” 摆在 c 位,旁边放着银草标本,顾客问:“怎么知道这是纯银?” 小张立刻拿出银草,当场检测:“您看,泛绿,是 999 纯银,和阿婆教的一样,” 顾客放心下单,还预订了 10 套送朋友。小张笑着说:“比赛时阿婆说‘银饰要让顾客放心’,现在我每天都带银草,随时给顾客测。”

午时末,小王和小张在非遗工坊相遇,交流上岗后的收获。小王说:“加工厂的师傅们都愿意学我的优化法,以后藤丝质量会更好,” 小张补充:“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都夸我的银饰实在,” 赵阿公路过,听着他们的话,欣慰地说:“技能大赛没白办,你们都是六巷非遗的好苗子,以后要带更多人学手艺。” 林羽望着忙碌的两人,突然懂得 “大赛新秀非易事,上岗建功促发展”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人才价值,藏在工艺的改进、服务的真诚、经验的分享里,藏在每个为产业提质铺路的瞬间。

未时?非遗进社区,邻里传艺

县城的东风社区广场上,六巷非遗团队摆起了 “非遗体验摊”。阿竹带着竹编工具,教居民编迷你挂件:“用 0.5mm 藤丝,跟着我编平纹,每根都要拉紧,” 社区大妈李阿姨学得认真,编到一半问:“阿竹,这藤丝会不会松?” 阿竹立刻拿出验艺草:“您看,泛绿,是好藤丝,编紧了不会松,以后脏了用湿布擦就行,” 李阿姨放心地继续编,还说要编给孙子当礼物。

孙阿婆的银饰摊前更热闹,居民们拿着家里的老银饰来检测。张大爷递上一个银镯子:“阿婆,帮我看看这是不是老银?” 孙阿婆用银草裹住银末,放火上烤,草叶泛绿:“大爷,这是好银,纯度高,好好留着,” 张大爷高兴地说:“以前总担心是假货,现在放心了,以后买银饰就找你们!”

未时半,体验摊收摊,共送出 50 片验艺草标本,卖出 30 件文创,还有 20 个居民预约了六巷研学。社区主任握着林羽的手说:“下次还要来!居民们太喜欢了,既学了手艺,又懂了怎么辨非遗真品,” 林羽点头:“以后每月来一次,还会带新的文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