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非遗无界(3 / 5)
合作没问题。”
林羽帮忙记录合作意向:确定联名款的设计方向、生产分工(欧洲做珐琅,中国做银饰基底)、交货时间,“还要签一份‘技艺标准协议’,明确双方都要保留核心技艺,不能因为融合丢了根本,” 他将协议翻译成英文,安娜看完后签字:“这是中欧非遗合作的好开始,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技艺的魅力。” 林羽望着签字的协议,突然懂得 “工坊交流非易事,互信合作筑根基” 的道理 —— 非遗国际化的长久,藏在技艺的认同、标准的共识、合作的诚意里,藏在每个为跨洋协作铺路的瞬间。
午时?天然染料,环保达标
昆明分中心的染坊里,阿绣正和广州分中心的染匠一起调试天然染料。欧洲对纺织品的环保要求严格,之前的化学染料不符合标准,他们改用板蓝根(蓝色)、红花(红色)、栀子(黄色)做染料,“板蓝根要煮 40 分钟,浓度才能达标,” 阿绣搅拌染锅,取出一缕傣锦丝线放入锅中,“染 20 分钟后捞出,晾干后用‘环保草’检测 —— 草叶不变黑,说明染料无重金属,” 半小时后,丝线晾干,环保草贴在丝线上,保持翠绿,“合格!色牢度能达 4 级,洗 5 次都不掉色。”
林羽带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技术员来抽样:“这是欧洲最权威的环保检测标准,你们的天然染料不仅要无重金属,还要符合‘可降解’要求,” 技术员将染料样本送去检测,结果显示 “100% 可降解,符合欧盟 EcocERt 标准”,“太好了!以后我们的傣锦丝线能直接出口欧洲,不用再担心环保问题,” 阿绣兴奋地说,立刻联系欧洲礼品店,推荐天然染料的傣锦挂毯。
午时末,首批天然染料染制的傣锦丝线打包发往西安分中心,用于制作定制款皮影灯的装饰带。林羽望着染坊里的染料锅,突然懂得 “天然染料非易事,环保达标破壁垒” 的道理 —— 非遗国际化的合规,藏在染料的改良、检测的严格、标准的对接里,藏在每个为绿色传承铺路的瞬间。
未时?少年联线,跨洋传艺
工坊的 “少年非遗直播间” 里,阿竹、阿银正和欧洲年轻传承人莉莉视频连线。莉莉擅长皮革工艺,她拿着一块牛皮:“我教你们用皮革做挂件底座,” 她用刻刀在牛皮上刻出六边形,“你们教我编竹编盖子,我们做一个‘竹编皮革盒’。”
阿竹取出 0.5mm 的藤丝,一步步教莉莉编 “平纹编法”:“每根藤丝要拉紧,对齐标记线,” 莉莉刚开始编得歪歪扭扭,阿银用手机拍下竹编步骤图,发给她:“按这个图的步骤来,每编 3 根主丝换一次方向,” 半小时后,莉莉终于编出整齐的盖子,她把盖子粘在皮革底座上,“太漂亮了!我要做 10 个送给朋友,告诉他们这是中国竹编和欧洲皮革的合作品。”
林羽在后台帮忙翻译,还发起 “跨洋传艺挑战”:让国内外的年轻传承人用对方的技艺元素做作品,下周提交。“少年之间的交流更轻松,没有语言障碍,靠手势和图片就能懂,” 林羽看着弹幕里的互动,“莉莉说想明年过来学竹编,阿竹也想去欧洲学皮革工艺,这就是传艺的力量。” 未时末,联线结束,阿竹、阿银在直播间展示合作的 “竹编皮革盒”,观众纷纷下单,想定制同款。林羽望着热闹的直播间,突然懂得 “少年联线非易事,跨洋传艺续薪火” 的道理 —— 非遗国际化的未来,藏在年轻的互动、技艺的互学、梦想的互通里,藏在每个为代际传承铺路的瞬间。
申时?国际培训班,多元授课
六巷工坊的 “国际非遗传承人培训班” 正式开课,20 名学员中有 10 名来自欧洲、东南亚,赵阿公负责教竹编,孙阿婆教银饰,林羽讲国际物流与合规。“编竹编首先要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