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联盟拓新(3 / 5)

加入书签

通” 的道理 —— 非遗传承从不在地域的隔阂里,而藏在联盟草的见证、标准的互通、匠人的共识里,藏在每个为格局破界的瞬间。

巳时?Ip 衍生,文创焕新

日头偏向东南,少年社团的成员们忙着开发 “六艺小匠” Ip 衍生品:阿竹编 “小匠竹挂饰”,阿银做 “小匠银书签”,阿木雕 “小匠木摆件”,阿陶捏 “小匠陶偶”,阿绣绣 “小匠布贴”,阿茶设计 “小匠茶包”。每个衍生品都带着 “标准草” 的印记 —— 比如竹挂饰的藤丝粗细严格按 0.5mm 标准,银书签的厚度控制在 2mm,“这是‘Ip 守标准,文创有保证’,” 阿银拿着银书签,“不能因为做 Ip,就丢了老手艺的准头。”

林羽帮忙拍摄衍生品的宣传视频:镜头先拍少年们按标准制作的过程,再展示成品,最后让 “六艺小匠” 吉祥物 “出镜”,介绍每个衍生品的寓意 —— 竹挂饰代表 “扎根”,银书签代表 “传情”,木摆件代表 “承史”。视频里还加了忆艺草映出的过往画面,让观众知道 Ip 背后的传承故事,“这是‘Ip 有故事,文创有温度’,” 林羽看着剪辑好的视频,“比单纯卖产品,更能打动人。”

视频发布到线上平台后,很快有订单飞来:某书店订了 500 套银书签,某文旅公司订了 1000 套陶偶,还有家长订 “小匠套装” 给孩子当礼物。阿竹看着订单,兴奋地说:“原来我们的小匠,真能走出去!” 林羽望着忙碌的少年们,突然懂得 “Ip 衍生非易事,标准为骨故事为魂” 的道理 —— 非遗传承从不在空洞的符号里,而藏在标准的坚守、视频的叙事、少年的热情里,藏在每个为手艺增值的瞬间。

午时?标准定稿,匠心平衡

日头正中,老匠人们再次聚在 “技艺枢纽台” 旁,审定《六艺匠艺标准手册》终稿。讨论到竹编的 “纹路密度” 时,赵阿公觉得 “每厘米 6 纹” 更显细腻,阿竹却认为 “每厘米 5 纹” 更适合新手学习;说到银饰的 “焊接温度”,孙阿婆坚持 “800c” 才能保证牢固,阿银则发现 “750c” 更易控制,还能减少银料损耗。

争执不下时,郑阿公取出标准草,将草叶放在两种方案的样品旁:竹编样品上,草叶在 “5 纹” 处泛出浅绿,说明更适合传承;银饰样品上,草叶在 “750c” 处显出亮银,说明更兼顾质量与实操,“这是‘草木断衡’,” 郑阿公说,“标准不是死规矩,是‘能传下去的好规矩’,得兼顾匠心与传承。”

最终定稿时,手册里加了 “传承备注”:竹编纹路密度分 “传承级 6 纹”“入门级 5 纹”,银饰焊接温度标 “老手 800c”“新手 750c”。标准草的叶片压在终稿上,每个备注旁都显出 “平衡” 二字的浅纹,“这是‘标准有弹性,传承有温度’,” 赵阿公笑着说,“既没丢老手艺的精魂,也给年轻人留了台阶。” 林羽望着定稿的手册,突然懂得 “标准定稿非易事,刚柔并济显匠心” 的道理 —— 非遗传承从不在僵化的规则里,而藏在草叶的指引、工匠的妥协、传承的考量里,藏在每个为手艺留余地的瞬间。

未时?巡展筹备,联盟联动

日头偏向西南,“六艺非遗巡展” 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六巷工坊与邻市工坊分工:六巷负责 “原料与技艺区”,展示楠竹种植、银饰制作的全过程;邻市负责 “Ip 与文创区”,展出 “六艺小匠” 衍生品与他们的剪纸、泥塑;博物馆则负责 “历史与传承区”,用老物件与照片讲两地非遗的故事。

林羽帮忙协调展品运输:六巷的竹编框架要拆解后运输,邻市的剪纸要装在特制木盒里,“六艺小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