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诸法空相(4 / 5)
,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味尘界的供品是各种美味佳肴,它们色香味俱佳,让人垂涎欲滴,仿佛能满足人们对美食的所有渴望;触尘界的供品是冷暖石,它们的表面光滑细腻,触感独特,能让人感受到温度的变化,体验到世界的多样性;法尘界的供品是一卷卷经卷,它们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真理,等待着人们去领悟和探索。
主法的法师站在坛前,他的声音庄重而肃穆:“酉时法会,得缘力足。各尘供品合其性,方能显了缘起。”他的话语如同一道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让人感受到佛法的深奥和庄严。
林羽静静地站在人群中,他的目光落在那些庄严的供品上。他突然觉得,所谓的“识界”,不过是佛陀给尘识定的一面显相镜。人们对尘识的执着,就如同在这面镜子前徘徊,看到的只是虚幻的影像;而当人们以观照的心态去看待时,这面镜子就会变得空空如也,因为尘识本就是虚幻不实的。
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晚钟声,它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坛边的晚课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和谐的黄昏曲。这美妙的声音让人想起了那句偈语:“六尘界显酉时合,根尘识空共缘起。”
戌时?十八界归位,诸法空相
夜幕初垂时,十八界坛的法界枢纽石在暮色里显得圆融。石缝间的法界草结着众色果实,与周边的十八界草木连成一片,守夜的萤火虫在坛边飞舞,闪光的频率与诸法空相的显发频率相合 ——“这是‘诸法空相’,” 慧观法师指着渐暗的天空,“此刻十八界的界气完全圆融,众生的觉悟度达到顶峰。” 净观用觉悟度检测仪测量,坛内的禅者明见度比酉时高了五个百分点,“《般若经》里说‘戌时界合,性空显现’,” 他指着仪器,“就像云散月现,法界气也在显了实相。”
居士们围坐在坛边,口中念念有词,念诵着佛号。他们的声音如同天籁一般,在空气中回荡,与法界枢纽石旁的念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美妙的共鸣。
“戌时念佛,得佛力足。”一位念佛的居士轻声说道,仿佛在与周围的人分享着一种深刻的领悟。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和信念。
另一位居士接着说:“声义合其空,方能显了心性。”这句话似乎道出了念佛的真谛,只有当声音和意义与空性相契合时,才能真正显露出内心的本性。
林羽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着那些虔诚的身影。他突然意识到,所谓的“佛法”并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教义,而是一种能够让众生各随其根器的修行方式。
念佛的居士们通过借助法界的圆融,使自己的念佛声与法界相应,从而获得佛力的加持;而观照的居士们则借助各识界的显发,成就自己的观照功夫。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和根器,这些差异在各自的识界里得到彰显。然而,当他们聚集在这个识界坛的气场中时,这些差异却又相互圆融,共同构成了夜的安宁。
林羽被这种和谐的氛围所感染,心中涌起一股宁静和喜悦。他开始明白,佛法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道路,而是一种包容和接纳的精神,能够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亥时?界气归元,缘起性空
万籁俱寂,四周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林羽静静地坐在中央的法界枢纽石上,宛如一座雕塑。月光如水,洒在他身上,给他披上了一层银辉。
在这静谧的夜晚,十八界石的轮廓在月光的映照下清晰可辨。每一块界石都散发出淡淡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所代表的世界的故事。
各石上的草木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叶片的摆动频率与对应的识界缘起变化相合。眼识界的眼识草叶脉分明,如同人的眼睛一般,清晰地展现着世界的轮廓;耳识界的耳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