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云窟蕴灵(2 / 4)
的积雪,他们穿着厚厚的棉道服,脸蛋冻得通红,竹筐里装满了混着石粉的雪块 —— 雪水融化后,石粉沉在筐底,像一层薄纱。“玄蕴道长说‘物尽其用’,” 一个梳着发髻的小道士用麻绳仔细捆扎枯木,枯木枝桠交错,却仍带着山间的韧劲,“这些枯木能搭成防风架,既护住脆弱的石壁,又能挡住寒雾直吹,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当垃圾扔了。”
第一批灵草苗的栽种在窟门西侧的石缝旁展开。林羽依照玄蕴道长所授的 “顺缝嵌植法”,没有强行凿开酥化的石壁 —— 他知道,这酥化石壁就像老人的骨头,经不起折腾。他用竹制小扫帚轻轻扫开石缝中的冰碴与石粉,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易碎的珍宝。底层先铺 15 厘米厚的干苔藓,这些苔藓采自山阴处的干燥岩面,呈深绿色,摸起来松软却有韧性,能吸潮保干,还能护住石壁不被后续土壤划伤;中层填的是腐叶土与火山灰的混合物,玄蕴道长称其为 “灵脉土”—— 腐叶土呈深褐色,带着落叶腐烂后的温润气息,属阴,能保润;火山灰呈浅灰色,颗粒细密,带着淡淡的矿物质清香,属阳,可散湿。“《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玄蕴道长一边往土中撒着晒干的柏籽,一边缓缓说道,柏籽颗粒饱满,泛着油光,“石壁含着湿滞之气,火山灰含着燥散之性,二者相济,才能疏通灵脉、滋养灵根。”
林羽小心地往石缝中植入灵脉草,指尖刚松开,灵草的根系便遇 “灵脉土” 立刻舒展,像找到了归宿般紧紧贴着石壁。玄蕴道长取出罗盘,罗盘指针在雾中微微晃动,最终稳定指向石缝方向。“此处为‘坎’位,属水,与灵脉草的‘通脉性’相合,如此一来,云窟灵脉已通三分。” 邱工赶紧拿出湿度仪监测,屏幕上的数值跳动片刻后稳定下来 —— 种植区的石壁湿度比裸露处低了 28%。“这便是‘道法自然’的妙处啊!” 他兴奋地在窟壁上用红漆标注方位,笔尖划过石壁时,特意避开了残存的经文,“不与石头较劲,只借着云窟本身的地势与气场来修复,比强行凿石省工十倍,效果还更好。”
早饭是在窟旁的石屋里吃的。石屋墙体由云窟的旧石砌成,屋顶盖着松枝与茅草,虽简陋却暖和。粗陶碗里的姜汤粥冒着热气,粥面上飘着几片灵脉草叶,谷物的温热裹着高山草木的清冽,喝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流到胃里,驱散了清晨的寒气。老秦啃着冻硬的窝头,窝头边缘有些干裂,他却吃得香甜,说起十年前的一次救援 —— 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他带着文物专家冒雪进山,走到云窟时,发现半面窟壁已经酥化坍塌,经文碎块混在雪地里,让人看了心疼。“那时候只想着怎么加固石壁,哪顾得上什么云窟灵脉,现在想来,真是治标不治本。” 他望着雾散后仍泛着湿光的石壁,眼神里满是愧疚,“现在种上灵草,哪怕只能让石质酥化慢一点,也算给当年的疏忽赎点罪。”
玄蕴道长在石屋角落煮了壶雪灵芝茶,紫砂壶冒着热气,茶汤倒在粗瓷杯中,浅黄如琥珀,还没喝,先闻到一股清苦中带着甘甜的香气。“《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人护着云窟,是敬畏自然之道;给石壁种上灵草,是还给石头生机,不过是天地间的循环往复罢了,不必过于执念。” 林羽望着窗外石缝中舒展的灵脉草,叶片在寒风中覆着薄霜,却不见丝毫枯萎,反而透着勃勃生机。他忽然懂了 “以燥化湿” 的真意 —— 不是对抗云雾的湿,不是强行改变云窟的环境,而是用草木的坚韧,在湿石中寻得一条通脉的缝隙,顺着自然的性子,让生命与石壁共生。
上午的种植却遇到了挫折。在窟内的藏经洞区域,情况比预想中更糟糕 —— 邱工的检测仪显示,这里的石质酥化度达 4.2 级,属于严重酥化,用指尖轻轻一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