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光场轶事(2 / 4)
例混合成改良层:“这是老祖宗的‘以肥养沙’智慧,” 他将混合物铺在污染区,“羊粪的有机质能改良沙结构,秸秆的纤维可保水,搭档干活像给沙漠铺营养毯。”
周边绿洲的村民们赶着驴车来了。种枸杞的马婶捧着个陶瓮,瓮身上的裂纹是当年逃荒时摔的,“这电站没建时,我们的羊群能吃到板阵那边的碱草,” 她指着远处的胡杨林,“2016 年的《草原监测报告》记载‘电站周边 3 公里植被覆盖率下降 40%’。” 林羽接过马婶递来的灵草苗,发现根部裹着的河泥里混着盐生草种子 —— 是马婶特意准备的,“老汉说这草能当羊饲料,” 她用围裙擦着手上的沙,“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村认养东边的板阵区,每天来浇水。” 很快,养驼户、护林员都来了,有人带来驼毛编织的种植袋,有人要测试灵草对光伏板温度的影响,运维站的门口排起了长队。
中午的日头晒得光伏板发烫时,邵博士的检测仪传来好消息。经过改良的逆变器区域,乙二醇浓度降至 12mg\/kg,灵草幼苗的坏死根处冒出黄白色新须,“你看,” 她展示显微镜下的根际土壤,“这些灵草的根毛能分泌糖蛋白,把重金属包裹成纳米颗粒,就像给毒物装纳米囚笼。” 秦工扛着块报废的光伏板走来,玻璃背板的裂痕里还卡着沙粒,“运维部要把旧检修站改造成‘光草共生馆’,” 他用砂纸打磨铝边框,“馆长想请你在馆内做灵草固沙演示,既当展品又能教学,就像给新能源从业者建自然课堂。”
午休的空闲,林羽跟着老杨沿板阵巡查。追踪支架的电机发出齿轮咬合的钝响,汇流箱的指示灯在阳光下闪烁如磷火,蓄电池室的铅酸味混着灵草的清香,形成奇特的科技气息。“西北角落的汇流箱有处渗液点,” 老杨踹开半掩的铁皮门,“积水在沙层下形成盐壳,刚好种耐盐碱的灵草。” 走过被雷击烧毁的组件堆,破碎的硅片缝隙里长出丛盐爪爪,肉质茎在强光下泛着蜡质光泽,“这草能指示土壤含盐量,” 老杨掐段茎秆,“茎节变短时就说明盐害严重,比电导率仪还灵敏。”
下午的种植转向光伏板的支架基部。林羽教大家用 “支架攀爬法”,在铝合金支架上固定椰壳纤维网,让灵草藤蔓顺着网格攀爬至板间空隙,“这些藤蔓能遮挡正午强光,” 他往根部埋入缓释肥,“降低板体温度 3-5c,反而能提升发电效率,就像给光伏板装绿色遮阳伞。” 邵博士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组件比裸露处发电效率高 2.3%:“这叫‘生态增效’,” 她对比发电曲线,“夏季高温时效果更明显,比加装冷却系统省钱。”
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开着沙漠车来了。他们要在板阵间做 “农光互补” 实验,左侧灵草覆盖区的土壤有机质比右侧裸露区高 1.8%,光伏板温度低 4c。“这些数据要发表在《可再生能源》期刊,” 戴遮阳帽的教授调试着光谱仪,“标题就叫‘药用植物对光伏电站微气候的调控作用’,让更多人知道沙漠里的绿色潜力。” 林羽看着学生们给灵草叶片安装微型传感器,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清洁能源注入自然的生命力。
傍晚的沙尘暴突袭电站时,林羽和运维工们忙着加固灵草种植带的防风障,邵博士则监测着土壤风蚀速率,沙粒抽打光伏板的声音如擂鼓,灵草的根系在沙层下结成致密的网,竟将沙丘固定住了半米。“你看这固沙效果多明显,” 老杨抹着脸上的沙笑,“以前沙丘每年移动 3 米,现在种了灵草的区域几乎没变化,比沙袋固沙省劲。” 沙幕中,夕阳的金光穿过沙尘,在灵草叶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像无数跳动的光伏电子。
牧民帐篷的晚饭加了道灵草炖羊肉。灵草用的是耐盐碱品种,炖出来的汤带着淡淡的甘草香,“这草得用雪水焯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