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基站塔畔(3 / 5)
到备用电源。林羽和维护员们忙着加固灵草种植带的防风障,季博士则监测着电磁辐射的异常波动,雨点敲打微波天线的声音如战鼓,灵草的叶片在强电磁环境中反倒更显油亮。“你看这接地电阻多稳定,” 老王抹着脸上的雨水笑,“以前雷雨天接地电阻能飙到 15 欧姆,现在种了灵草稳定在 4 欧姆以内,比换铜包钢接地体管用。” 雨幕中,基站的信号指示灯透过雨珠,在灵草叶上投下跳动的光斑,像无数流动的数据流。
山村民宿的晚饭加了道灵草炖土鸡。灵草用的是抗辐射品种,炖出来的汤带着淡淡的矿物味,“这草得用山泉水焯三遍,” 掌勺的大婶说,“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能去‘火气’,这叫‘以草镇场’。” 季博士从屏蔽箱里拿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 30 米外的电磁辐射降至 0.3μw\/cm2:“达到安全限值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个月,就能在基站周边种天麻,给药农挽回损失。”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技术规范》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可以互补,比如 “信号覆盖” 与 “灵草缓冲”,“防雷接地” 与 “植物导泄”,只是能量载体不同。窗外的基站信号灯如航标闪烁,山上的风送来灵草与松脂的混合清香,他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批仿基站造型花盆,用回收铝材制作,能嵌在铁塔平台,既抗风又能模拟辐射环境,就像给信号塔挂绿色信号灯。”
深夜的基站突然传来异响。林羽举着防爆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环颈雉,翅膀扫过天线振子的声音如拨弦,嘴里叼着的灵草籽在月光下泛着银光。他想起季博士说的 “电磁生态位”,突然明白基站不仅是通信节点,也是山区生物的地标。蹲在接地网的种植沟旁,发现被雉鸟翻动的土壤里,灵草的根系反而更发达 —— 原来科技与自然的碰撞,能催生出更坚韧的生命策略。
第二天清晨,金属加工厂送来了仿基站花盆。三角塔造型的盆体上留着散热孔,底部的尖刺可固定在铁塔平台,“按您说的抗风标准做的,” 厂长用风速仪测试稳定性,“能承受 10 级大风,比塑料盆安全。” 林羽和维护员们将花盆固定在铁塔 10 米平台,种上垂吊型灵草,藤蔓顺着馈线缠绕而下,像绿色的信号馈线:“这叫‘立体抗辐’,” 他调整花盆角度时说,“既能衰减水平方向的电磁波,又能给设备降温,就像给铁塔披绿蓑衣。”
季博士的团队开始布设智能监测网。传感器伪装成鸟窝、石块的样子,藏在灵草丛中,“能实时监测电磁辐射与植物生长指标,” 她调试着 LoRa 网关,“超标时自动启动雾森降温系统,就像给灵草装智能防护罩。” 药农们则在制作 “抗辐植物图谱”,每个灵草品种都标注着耐受辐射强度与药用价值,“扫二维码能看电磁辐射实时数据,” 戴草帽的大叔展示图谱,“比单纯的警示牌管用。”
中午的 “基站市集” 设在运维房前的空场。林羽和村民们摆了个 “灵草信号站”,展示灵草在不同辐射强度下的生长状态,屏蔽箱里的手机在灵草环绕下,信号强度比裸露状态稳定 3db,旁边的展板上贴着《太初规则》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对照条文。穿工装的维护员们用模型演示信号传输过程,当讲到灵草如何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空气电导率时,围观的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老王趁机展示他收藏的基站日志,泛黄的纸页上,2019 年的故障记录像密集的星群,而现在的记录已稀疏如晨星:“这是最直观的变化,” 他拍着日志本,“灵草就像给基站装了稳压器。”
下午的生态修复在基站光缆沟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植物 - 管道共生技术”,在光缆路由旁种植深根灵草,根系与 pE 管保持 50 厘米间距,“《农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