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港务织绿(2 / 4)

加入书签

混合物铺在堆场边缘,“稻壳能保水,椰壳纤维可抗风蚀,搭档干活像给地面盖毯子。”

周边渔村的居民们划着小舢板来了。织网的陈阿婆捧着个陶瓮,瓮身上的鱼纹是她年轻时画的,“这港口没建时,我们靠赶海能养活全家,” 她指着防波堤外的养殖区,“《渔港志》记载‘1975 年,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黄鱼’。” 林羽接过阿婆递来的灵草苗,发现根部裹的塘泥里混着牡蛎壳粉 —— 是阿婆特意准备的,“孙子说这草能净化海水,” 她用围裙擦着手笑,“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渔民认养防波堤,每天来记录生长情况。” 很快,水产市场的商户、修船厂的工人都来了,有人带来自制的海水过滤装置,有人要采集灵草样本做实验,港区的调度室门口排起长队。

中午的日头晒得集装箱发烫时,蓝博士的检测仪传来好消息。经过固尘处理的堆场,tSp 浓度降至 0.5mg\/m3,灵草幼苗的焦叶间冒出新绿,“你看,” 她展示显微镜下的叶片表面,“这些灵草的表皮细胞能分泌黏液,把粉尘粘成颗粒状排出,就像给植物装吸尘器。” 徐工扛着段废弃的锚链走来,链环上的锈迹如天然的雕塑,“港务局要把旧船坞改造成‘港口生态馆’,” 他抖落链上的贝壳,“馆长想请你在馆内做灵草净化演示,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海洋教育搭实景课堂。”

午休的空闲,林羽跟着老黄沿港区巡查。集装箱卡车在堆场卷起黄尘,门机的吊具吊着集装箱在头顶掠过,保税仓库的墙角,几株野滨藜在盐碱地里长得格外精神。“南边的废弃灯塔有处淡水泉,” 老黄拨开缠绕的铁丝网,“当年给航标灯供电的发电机冷却水,现在水质还能浇灵草。” 走过危险品码头,防波堤的混凝土裂缝里长出丛芦苇,根茎在潮水中依然坚韧,“这草的纤维能做缆绳,” 老黄扯下片叶子,“渔民们以前就靠它编网,比尼龙绳抗海水腐蚀。”

下午的种植转向仓库屋顶。林羽教大家用 “模块铺贴法”,将灵草苗栽进 60x60 厘米的轻质模块,模块底部留着排水孔,孔眼对准屋顶的排水槽,“这些模块掺了粉煤灰,” 他往模块间的缝隙填发泡水泥,“能减轻屋顶荷载,还能反射阳光降温,就像给仓库戴绿帽子。” 蓝博士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比裸露处低 8c:“这叫‘生态降温’,” 她对比空调能耗,“能让冷藏库的能耗降低 15%,比加装隔热层省钱。”

海洋学院的师生们扛着设备来了。他们要在港区布设 “灵草 - 贝类” 共生系统,灵草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牡蛎滤食藻类,形成微型生态链。“这些数据要发表在《海洋环境科学》,” 戴草帽的教授调试着水质传感器,“标题就叫‘盐生植物对港口污染的修复效应’,让更多人知道陆地植物也能守护海洋。” 林羽看着学生们给灵草测量生长量,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蓝色国土注入绿色的希望。

傍晚的涨潮漫过防波堤时,灵草的清香混着鱼腥气,形成奇特的海港气息。林羽和工人们在生态馆前摆起 “海洋卫士站”,玻璃缸里的污染海水经灵草过滤,从浑浊的褐色变成清澈,旁边的展板上贴着《太初规则》与《海水水质标准》的对照条文。穿海员服的老船长用模型演示船舶污染治理,当讲到灵草如何分解压舱水中的有害生物时,围观的渔民发出阵阵惊叹。陈阿婆趁机展示她的 “灵草渔网”,网眼里编着灵草纤维,“能驱赶附着的藤壶,” 她抖动着渔网,“比涂防污漆环保。”

雷阵雨突袭港区时,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屋顶的种植模块,蓝博士则用防水布遮盖检测仪器,雨水敲打集装箱的声音如战鼓,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油亮。“你看这雨水收集系统多管用,” 老黄抹着脸上的雨水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