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船坞河畔(3 / 4)

加入书签

g:“达到安全标准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个月,就能在江滩种芦苇,给候鸟做栖息地。”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智慧不谋而合,比如 “含油废水处理” 与 “灵草吸油”,“除锈废水净化” 与 “植物富集”,只是手段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龙门吊的轨道流淌,在船台间汇成细小的溪流,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船型种植箱,用废旧钢板切割焊接,涂覆防腐层,既能当花器又能当座椅,就像给造船厂留个活标本。”

深夜的船坞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白鹭,鸟喙里叼着条小鱼,翅膀扫过锈蚀的船板,发出空洞的回响。他想起阮博士说的 “滨江生态廊道”,突然明白造船厂不仅是工业遗产,也是候鸟的中转站。蹲在船台的裂缝旁,发现被鸟粪滋养的灵草长得格外茁壮 —— 原来工业的坚硬与自然的柔软,能在黑暗里孕育出更顽强的生命。

第二天清晨,机械厂送来了船型种植箱。集装箱改造的箱体上切割出舷窗造型,内部铺着防渗膜,“按您说的防腐标准做的,” 师傅用砂纸打磨边角,“保留了原始锈迹,只做了钝化处理,摆在江滩不违和。” 林羽和志愿者们将种植箱沿船坞排列,种上耐盐灵草,箱体侧面的 “万吨轮” 字样与绿色植物相映成趣:“这叫‘船载绿意’,” 他调整箱体角度时说,“既延续造船记忆,又增添生态功能,就像给老船坞开绿色航船。”

阮博士的团队开始布设自动监测系统。传感器伪装成船钉的样子,嵌在船台缝隙,“能实时监测土壤盐分与重金属含量,” 她调试着数据终端,“超标时自动启动喷淋系统,就像给灵草装个智能管家。” 渔民志愿者们则在制作 “船坞植物地图”,每个种植点都标注着灵草品种与对应的船舶部件,“扫二维码能听老工人讲造船故事,” 戴斗笠的大叔展示地图,“比单纯的解说牌有意思多了。”

中午的 “船坞市集” 设在干船坞。林羽和工人们摆了个 “灵草工坊”,展示用灵草纤维做的船模,灵草叶压制的船票书签,旁边的蒸汽机模型里,灵草从烟囱里 “长” 出来。穿工装的老职工们唱起了《造船工人之歌》,歌声与灵草的清香混在一起,像首穿越时空的号子。老郑和趁机展示他收藏的造船工具,铜质的划线规上,刻度旁刻着小小的 “绿” 字:“这是 1973 年的‘技术革新奖’奖品,” 他擦着工具上的铜锈,“当年造新船,现在种新草,都是给长江添绿。”

下午的生态修复在船坞岩壁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岩缝种植法”,在混凝土岩壁的裂缝中打入膨胀螺栓,固定种植篮,篮内填着轻质营养土与陶粒,“《营造法式》说‘凿石植木,需顺石理’,” 他往土中埋入缓释肥,“能给灵草提供持续营养,又不破坏岩壁结构,就像给老船坞嵌绿宝石。” 阮博士用超声波检测仪扫描岩壁,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风化速度减缓 30%:“这叫‘生物保护’,” 她对比数据,“比喷涂防护剂更持久,还能形成自然景观。”

傍晚的夕阳给船坞镀上金边时,船坞生态馆的开馆仪式开始了。穿海员服的孩子们捧着灵草苗,沿着船台排成队,将幼苗栽进馆前的船型种植箱。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工业遗产守护者” 证书,证书卷轴用的是灵草纸,封面印着造船厂与灵草的剪影:“要把灵草修复过程做成常设展,” 馆长展开卷轴,“让参观者知道保护不只是冻结时间,更是让历史继续生长。” 周边高校的环境系师生们带来了 “滨江生态变迁” 档案,从造船时代的污染到现在的修复,厚厚的档案像本会呼吸的史书。

晚饭的长桌宴摆在浮船坞上。桌布是用废旧渔网拼的,餐盘里盛着用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