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船坞河畔(2 / 4)

加入书签

装净水器。”

周边渔村的居民们划着小舢板来了。织网的陈阿婆捧着个陶瓮,瓮身上的鱼纹是她年轻时画的,“这船坞没废时,我男人就在这儿当焊工,” 她指着龙门吊的滑轮组,“1963 年的《厂志》记载‘厂区绿化以刺槐为主,防风固沙’。” 林羽接过阿婆递来的灵草苗,发现根部裹着的塘泥里混着碎贝壳 —— 是阿婆特意准备的,“孙子说这草能净化江水,” 她用围裙擦着手笑,“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渔民认养江滩区,每天来浇水。” 很快,滨江小学的师生们都来了,孩子们带来用废旧渔网做的种植袋,老渔民则讲述着造船厂的故事,船台上的人排成了长队。

中午的日头晒得钢构发烫时,阮博士的检测仪传来好消息。经过氧化处理的积水区,硫化物浓度降至 0.5mg\/L,灵草幼苗的烂根处冒出新须,“你看,” 她展示显微镜下的根际微生物,“这些嗜盐菌以灵草的分泌物为食,能转化重金属离子,就像给毒物改造成营养盐。” 江工扛着块锈蚀的船板走来,木板上的桐油涂层已龟裂如老树皮,“管委会要把旧轮机车间改造成‘船坞生态馆’,” 他抖落板上的藤壶壳,“馆长想请你在馆内做灵草净化演示,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工业遗产挂块环保牌。”

午休的空闲,林羽跟着老郑和沿船坞巡查。废弃的船台在热浪里蒸腾着白汽,滑道上的钢轨与枕木间,积着半尺厚的盐碱土。“西边的干船坞有处渗水井,” 老郑和拨开缠绕的野蔷薇,“当年给船舶加水,现在水质还能浇灵草。” 走过炸毁的弹药库遗址,混凝土墙的裂缝里长出丛碱蓬,紫红色的叶片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草的汁液能治蚊虫叮咬,” 老郑和摘下片叶子揉碎,“夏天修船时就靠它止痒,比风油精管用。”

下午的种植转向龙门吊的钢架。林羽教大家用 “悬挂种植法”,在钢构的螺栓孔里穿入防腐钢丝绳,吊着定制的陶盆 —— 这些陶盆用造船厂的废耐火土烧制,盆壁留着透气孔,“这些耐火土能吸附油污,” 他往盆里填着椰糠与蛭石,“减轻钢架承重,又能给灵草提供透气环境,就像给钢铁巨人挂绿铃铛。” 阮博士用应力仪检测钢架,数据显示负载在安全范围内:“种植点选在承重 50 公斤以上的节点,” 她在图纸上打勾,“既能让灵草生长,又不影响文物安全,就像给老人戴轻便的饰品。”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造船厂灵草有种粗粝的美:灵草缠绕的龙门吊如钢铁绿巨人,船台缝隙里的幼苗与铆钉构成工业朋克风,渔民们在灵草丛中修补渔网的画面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做成大型影展,” 带长焦镜头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钢铁与绿的变奏’,让更多人知道工业废墟能变成生态乐园。”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冰冷的工业史注入自然的脉动。

傍晚的雷阵雨突袭江滩。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钢架上的种植盆,阮博士则检查水质监测仪的防水性能,雨水敲打钢构的声音如战鼓,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油亮。“你看这排水多顺畅,” 老郑和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造船时特意设计了 3% 的坡度,现在刚好给灵草浇水,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浮船坞的闸门在风雨里摇晃,灵草在船台间连成绿色的网,仿佛江水都被这绿意染透。

晚饭在旧船坞改造的餐厅吃,铸铁锅里的江鱼炖豆腐飘着灵草香,河鲜的鲜美混着草木的清苦。陈阿婆端来坛醉蟹,酒坛的泥封上印着 “1985” 的字样:“这酒埋在船坞后的老槐树下,” 她给每个人斟酒,“当年我男人说等造出第一艘出口船就开封,现在灵草长满了船台,也算圆了他的愿。” 阮博士从包里掏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重金属铅含量降至 0.3mg\/k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