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轨畔生荣(3 / 4)
时光做标本。” 林羽和老职工们将花盆沿站台摆放,每个盆里都种着不同品种的灵草,“这叫‘记忆花台’,” 他往土中埋入站台旧砖碎,“让灵草从历史里长出来,就像给旅客讲老站房的故事。”
崔教授的团队开始安装环境监测系统。传感器伪装成老式信号灯,红灯亮时表示湿度超标,“能实时监测站房微气候,” 她调试着数据终端,“灵草长得好不好,红灯说了算,就像给老建筑装健康监测仪。” 文保志愿者们则在制作 “铁轨植物志”,每一页都贴着不同灵草的标本,旁边印着对应的站场元素:“这是把生态修复做成文化传承,” 戴白手套的女生展示手册,“比单纯的植物标签有温度。”
中午的 “站场市集” 设在候车厅。林羽和居民们摆了个 “绿皮火车” 展台,用灵草编织的车厢模型里,装满用铁路零件做的花盆。老铁路职工们拉起手风琴,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孩子们围着蒸汽机车头的灵草攀爬架尖叫。陆工趁机展示他收藏的站场蓝图,1952 年的设计图上,竟预留了 “绿化缓冲带” 的位置,“原来当年的设计师早就考虑生态,” 他指着图上的虚线,“我们现在只是在完成前人的心愿。”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站房穹顶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穹顶牵引法”,在琉璃瓦的间隙固定不锈钢挂钩,让灵草藤蔓顺着拱券曲线生长,“《营造法式》说‘穹顶植生,需循弧线,不违力学’,” 他往根部注射古树营养液,“既能遮挡烈日保护瓦片,又能形成绿色穹顶,就像给站房撑把遮阳伞。” 崔教授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查瓦片,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震动幅度减少 40%:“这叫‘生态减震’,” 她对比报告,“能减少台风对穹顶的破坏,比加固工程省钱。”
傍晚的雷阵雨突袭站场。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穹顶的牵引绳,崔教授则检查监测系统的防水性能,雨水敲打玻璃穹顶的声音如鼓点,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鲜亮。“你看这排水系统多管用,” 老张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为了应对暴雨,站场的排水坡度达 3%,现在刚好给灵草浇水,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铁轨间的积水倒映着灵草的影子,像无数绿色的火车在水中奔驰。
收摊后的聚餐在站台举行,塑料布铺在铁轨上,摆着各家的拿手菜:李叔的铁路便当、老张的蒸红薯、灵草叶炒鸡蛋。陆工端着搪瓷缸站起来,对着蒸汽机车头的方向敬了杯:“第一杯敬逝去的蒸汽时代,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让历史活下来的人。” 酒液洒在轨缝的土壤里,很快被灵草的根须吸收,仿佛钢铁与草木在共同举杯。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铁路站场设计规范》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不谋而合,比如 “缓冲防护” 与 “灵草隔离带”,“排水坡度” 与 “植物导水”,只是服务对象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站房的排水管流淌,经过灵草区后变得清澈,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灵草主题的铁路文创,用退役钢轨做花盆边框,刻上站场历史,就像给记忆加相框。”
第三天清晨,雨过天晴的站场弥漫着铁轨与草木混合的清香。林羽沿着站台巡查,发现蒸汽机车头的灵草已经爬上烟囱,卷须缠绕着黄铜编号的样子如天然的艺术装置,崔教授说这是 “工业遗产与自然的完美对话”。道岔区的灵草间,有刺猬在觅食,老张说这种 “北方刺猬” 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有它们在,就说明站场的生态真的活了。” 志愿者们在候车厅挂起展示牌,照片记录着灵草从幼苗到成株的过程,旁边写着 “每平方米灵草每天能吸收 150 克铁锈中的铁元素”,像给参观者上堂无声的修复课。
铁路生态馆的开馆仪式就在旧货运仓库举行。穿铁路制服的老职工与穿校服的孩子们并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