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隧轨生荣(3 / 4)

加入书签

的导流槽刚好对准道床排水孔,“按您说的轨道交通标准做的,” 厂长用冲击钻测试硬度,“抗紫外线老化,零下 20 度不脆裂,符合 tb\/t 3562 标准。” 林羽和工人们将种植槽沿道床边缘安装,槽内的灵草在巡检灯下发着微光:“这叫‘随轨绿化’,” 他调整槽体角度,“列车驶过带起的气流能帮灵草传播种子,就像给地铁线撒绿色接力棒。”

薛博士的团队开始布设智能光控系统。LEd 灯带伪装成轨旁电缆的样子,光照强度随列车运行状态自动调节,“进站时调至 3000lux 模拟晨光,” 她调试着光敏传感器,“停运时降至 500lux 节能,就像给植物装智能闹钟。” 土建工程师们则在制作 “隧道生态地图”,每个种植点都标注着灵草品种与对应的微环境数据,“扫码能看实时生长状态,” 戴安全帽的小伙子展示二维码,“比单纯的指示牌直观多了。”

中午的 “地下市集” 设在换乘大厅。林羽和工人们摆了个 “灵草实验室”,展示不同光照下的生长对比样本,用隧道渗水培育的灵草瓶苗,旁边的屏幕循环播放根系生长的延时摄影。退休的地铁司机们凑在一起看老照片,黑白影像里的 1984 年,工人们用高压水枪冲洗道床油污:“那时候靠人工,” 老郑指着照片里的泡沫,“现在靠灵草,科技进步真快。”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风井内壁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锚杆挂网法”,在风井混凝土壁打直径 12 毫米的锚杆,挂上镀锌网后喷播含灵草籽的营养土,“《营造法式》说‘深井植生,需借风力’,” 他往土中掺着保水剂,“能锁住风井带来的湿气,就像给井筒抹保湿霜。” 薛博士用烟雾发生器测试气流,绿色的烟雾顺着灵草根系的方向流动:“这些根系能引导气流,” 她记录着风速变化,“比单纯的通风口降噪 3 分贝,就像给风井装消音器。”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三脚架来了。他们镜头下的地下灵草有种魔幻感:荧光叶片在隧道灯光下如星河,垂吊的绿帘与飞驰的列车形成动静对比,检修工在灵草丛中作业的剪影更是震撼。“这些照片要参加城市地下空间展,” 带广角镜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黑暗中的绿意’,让更多人知道地下也有春天。”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冰冷的地下世界注入生命的诗意。

傍晚的设备检修造成临时停运。林羽和工人们趁机加固种植槽的固定件,薛博士则检查光控系统的运行日志,应急灯的光芒在隧道里投下长长的影子,灵草的叶片在气流中轻轻摇曳。“你看这抗震设计多管用,” 老郑踢了踢种植槽的基座,“用的是地铁轨道的减震技术,列车再颠都晃不坏,这叫术业有专攻。” 黑暗中,远处驶来的列车灯光如黎明破晓,灵草在光柱里愈发青翠,仿佛整条隧道都在呼吸。

夜班员工的宵夜在站务室吃,铝制饭盒里的牛肉面飘着灵草叶,牛肉的醇厚裹着草木的清苦。周工端着碗汤说 2015 年的隧道火灾,浓烟困在区间里无法散去,“要是当时有种灵草,” 他望着窗外的轨行区,“说不定能多过滤点有毒气体。” 薛博士从包里掏出份空气检测报告,数据显示种植区的甲醛浓度比非种植区低 40%:“达到地下空间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三个月,就能在换乘大厅搞‘地下花园’展览,让乘客知道脚下的秘密。”

夜里的协调会确定了地铁绿化的长期方案。“要搞‘站线联动’,” 周工展开线路图,“每个换乘站建生态节点,区间隧道连绿色廊道,” 他指着图上的绿色线条,“就像给地铁网装生态血管。” 薛博士补充道:“得每月做次‘地下生态体检’,” 她晃了晃手里的检测仪,“不光测灵草生长,还要监测隧道结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