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隧轨生荣(2 / 4)

加入书签

着屏蔽门张望。带早餐的白领举着豆浆杯拍照,手机闪光灯在昏暗的站台亮起:“这草能在地下活?” 她指着灵草叶片上的水珠,“《地铁志》里都记着‘隧道内相对湿度 92%,全年无自然光’。” 林羽隔着玻璃比划种植原理,薛博士递过紫外线手电筒,照得灵草叶脉发光:“这些叶片能吸收车站的杂散光,” 她调整光源角度,“就像自带太阳能板。” 很快,候车的乘客排起队,有人要认养站台的种植盒,有人建议在车厢里挂迷你盆栽,客服中心的意见本写满了绿色建议。

中午的检修时段,隧道暂时停运。林羽跟着老郑沿轨行区巡查,轨道检查车的探照灯如利剑划破黑暗,接触网的火花在头顶噼啪作响。“上行线 K23+150 处有渗漏水,” 老郑指着隧道壁的水痕,“常年滴水形成小水洼,刚好种喜湿的灵草品种。” 走过道岔区的转辙机,金属齿轮的缝隙里缠着丛卷柏,干旱时缩成球,遇水就舒展:“这草叫‘九死还魂草’,” 老郑用镊子拨弄着叶片,“以前信号工都带着它当湿度计,比仪器还准。”

下午的种植转向换乘通道的天花板。林羽教大家用 “吊装悬浮法”,将无纺布种植袋挂在吊顶的承重龙骨上,袋内的灵草根系透过布眼垂成绿色的帘幕:“《考工记》说‘上植者,必固其根’,” 他往营养液里掺着钾元素,“能增强茎秆韧性,抗得住列车带来的气流,就像给通道挂绿瀑布。” 薛博士用风速仪测量,袋体摆动幅度控制在 5 厘米内:“悬挂点选在挠度小于 2 毫米的龙骨,” 她标注着吊点位置,“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形成立体景观,就像给地下街撑绿伞。”

中学生物社团的孩子们带着显微镜来了。他们趴在屏蔽门上观察灵草叶片,载玻片上的气孔在显微镜下如微小的嘴巴:“这些气孔白天闭晚上开,” 戴眼镜的男生记录数据,“刚好吸收列车夜间停运时的二氧化碳。” 薛博士趁机展示隧道生态循环模型,用亚克力板模拟 “灵草 - 微生物 - 列车废气” 的转化链:“这是地下的小生态圈,” 她转动模型上的风车,“比地面植物净化效率高 30%。”

傍晚的晚高峰将站台挤成沙丁鱼罐头时,薛博士的监测屏传来好消息。道床油污区的灵草成活率提升至 65%,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正在分解油污,“你看,” 她调出电镜照片,“这些根毛能像吸管一样吸收烃类物质,就像给隧道做透析。” 周工扛着卷防火布走来,布面上印着地铁线路图:“集团要把旧控制中心改造成‘地下生态馆’,” 他用马克笔在布上圈出展区,“馆长想请你在模拟隧道里种灵草,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地铁装本活字典。”

收班后的隧道格外寂静。林羽在轨行区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不同区域的灵草生长数据:“站台区:株高 12cm,叶片宽 3cm(耐光弱);隧道区:株高 8cm,叶片窄 1.5cm(耐震强);检修通道:株高 15cm,匍匐茎长 40cm(覆盖快)。” 道床的积水倒映着应急灯的红光,灵草的影子在水面摇晃如跳舞,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批轨旁种植槽,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做的,能嵌进道床边缘,既不影响列车通行又能让根系伸展,就像给轨道镶绿边。”

深夜的隧道突然传来异响。林羽举着巡检灯出去,光柱里惊起只误入的蝙蝠,翅膀扫过灵草帘幕的声音如抖绸。他想起薛博士说的 “地下生物廊道”,突然明白地铁不仅是人类的交通线,也是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蹲在种植槽旁看蝙蝠消失在隧道深处,发现被翅膀带起的灵草种子落在道床缝隙,正在湿润的混凝土上萌芽 —— 原来黑暗里的生命,比阳光中的更懂得相互成全。

第二天清晨,复合材料厂送来了轨旁种植槽。浅灰色的槽体带着细密的透气孔,底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