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缀绿再生(2 / 4)
蛋,“这填埋场没建时是我们的放鸭塘,” 他指着调节池的位置,“我爹说 1973 年还能捕到草鱼,《乡志》里都记着‘塘阔水深,可灌可渔’。” 林羽接过鸭蛋,发现篮底垫着张废旧地膜,上面的 “防渗” 字样被灵草叶盖住 —— 是李大爷特意放的,“孙子说这草能净化空气,” 他用围裙擦着手笑,“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村认养封场区的种植带,天天来浇水。” 很快,废品回收户、环保志愿者都来了,有人带来废轮胎做花盆,有人提出用沼液当肥料,板房外的空地上很快排起长队。
傍晚的霞光给垃圾山镀上诡异的紫红色时,尹博士的检测仪终于传来好消息。经过生物滤床处理的区域,氨氮含量降至 150mg\/L,灵草幼苗的枯黄叶心冒出新芽,“你看,” 她指着显微镜下的硝化细菌,“这些微生物把剧毒氨氮变成了植物能吸收的氮肥,就像给毒物改造成营养品。” 曹工扛着捆废弃的防渗膜走来,黑色的塑料布在暮色里泛着油光,“中心要把旧控制室改造成‘再生教育馆’,” 他抖着膜上的土,“馆长想请你在馆前做组灵草净化实验,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垃圾场挂块赎罪牌。”
晚饭前的空闲,林羽跟着王师傅沿导气井巡查。甲烷燃烧的蓝火在暮色中连成线,像条守护垃圾山的火龙,填埋场边缘的刺铁丝网上,挂着被风吹来的塑料袋,在晚风中猎猎作响。“东南角的旧取土坑积了雨水,” 王师傅拨开缠绕的塑料膜,“那水经检测能浇地,就是没人敢用,刚好试试灵草的净水本事。” 走过沼气发电机房,排气管的锈洞里长出丛狗尾草,种子不知是哪阵风吹来的,“这草能固沙,” 王师傅掐根草穗,“夏天我们就在它旁边歇脚,比遮阳伞凉快,因为它能吸热气。”
夜里的填埋场格外死寂。林羽在板房灯下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垃圾场剖面图,标注着不同区域灵草的生长差异:“封场区:株高 15cm,叶片带褐斑(富集镉);缓冲区:株高 10cm,叶片卷曲(富集铅);渗滤液区:株高 5cm,叶片发黄(需脱氮)。” 窗外传来导气井的嘶嘶声,像无数冤魂在叹息。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一批模块化种植箱,用再生塑料做成抽屉式,内置防渗层,能叠放在垃圾山边坡,既防滑坡又能种灵草,就像给渣场装个绿色堡垒。”
深夜的填埋场突然传来响动。林羽披衣出去,借着月光看见只獾在灵草区刨土,嘴里叼着只被草叶缠住的蛴螬。他想起尹博士说的 “土壤动物修复”,突然明白生态修复从来不是人类的独角戏。蹲在高垄边看獾消失在垃圾山的阴影里,发现被翻动的土壤变得疏松,灵草的根系在透气的土中舒展 —— 原来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分解罪恶,只是人类常常自诩唯一的救赎者。
第二天清晨,再生材料厂送来了模块化种植箱。黑色的塑料箱侧面有透气孔,底部的防渗膜厚达 2 毫米,“按您说的抗腐蚀标准做的,” 厂长踩着箱体测试承重,“能顶住三十公斤压力,十个叠起来就是道防护墙。” 林羽和工人们将种植箱沿垃圾山边坡码放,箱与箱之间用卡扣连接,形成阶梯状的绿带:“这叫‘生态挡土墙’,” 他往箱里填充改良土时说,“灵草根系能把箱体与山体连成片,就像给松散的垃圾山打无数个绿色铆钉。”
尹博士的团队开始布设垂直渗滤系统。穿孔管顺着种植箱的间隙延伸,连接到底部的集水沟,“边坡有微量滑坡风险,” 她调试着抽水泵,“每天抽排 20 吨渗滤液,经过灵草净化后回用,就像给垃圾山装个肾脏。” 环境监测站的技术员们则在安装物联网监测终端,数据实时显示在中心控制室:“这些灵草就像活体传感器,” 戴防护镜的女生指着屏幕,“叶片发黄就说明污染超标,比任何仪器都灵敏。”
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