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织厂纱畔(3 / 4)

加入书签

>

中午的 “织厂市集” 设在原料仓库前。林羽和居民们摆了个 “灵草染坊展”,玻璃缸里的蓝色染水经过灵草过滤,变得清澈透明,旁边摆着《太初规则》与《天工开物?乃服》的对照本。穿对襟褂的老染匠指着书上的 “采蓝与叶,渍水为靛”,激动得白胡子发抖:“原来古人早就懂草木解毒!” 陈姨趁机展示她收藏的染坊账簿,泛黄的纸页上记着 “民国二十三年,用蓼蓝三百斤,染布千匹,废水入河,鱼虾尽死”,“那时候不懂污染,” 她拍着账簿笑,“现在有灵草帮忙,总算能还河清水。”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厂房桁架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经纬种植法”,沿钢梁的纵横结构铺设种植毯,毯内填着染坊废料与泥炭的混合物,“《梓人遗制》说‘织机之制,经纬相错’,” 他往毯里栽着藤蔓灵草,“枝条顺着钢梁爬,既不影响结构安全,又能遮阳降温,就像给厂房搭个绿凉棚。” 秦博士在旁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屏幕上的钢梁温度图如彩色瀑布:“种灵草的区域比没种的低 6c,” 她放大画面,“能延缓钢材锈蚀,这叫生态效益护文物。”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纺织厂灵草有种复古的美:纱锭花盆里的灵草与织机的铸铁龙头相映成趣,藤蔓缠绕的钢梁如绿色的经纬线,老染匠用灵草汁染布的皱纹手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做成文创明信片,” 戴草帽的摄影师说,“正面是灵草绕织机,背面印上老染坊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旧厂房里藏着新生态。”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工业遗产重新染色。

傍晚的雷阵雨让车间的排水系统苏醒。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种植毯的固定绳,秦博士则检查反应床的防水性能,雨水敲打铁皮屋顶的声音如千台织机齐鸣,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舒展,绿得发蓝。“你看这排水多顺畅,” 陈姨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设计的染坊排水沟,现在刚好排雨水浇灵草,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染槽里的积水被雨水搅起涟漪,倒映着桁架上的绿色藤蔓,像块正在晕染的蓝印花布。

旧食堂的晚饭加了道灵草染蛋。蛋壳被灵草汁染成淡青色,切开后蛋白里嵌着细小的草叶,“这蛋比茶叶蛋清香,” 王姐剥着蛋壳说,“用的是蒸化车间的井水,老法子叫‘草木沁心’,比化学染料健康。” 秦博士从包里掏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苯胺类物质含量降至 35mg\/kg:“达到安全标准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个月,就能用这土种棉花,给织布机续原料。”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染匠备要》里的解毒方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方法一脉相承,比如 “石灰水沉淀法” 与 “灵草 + 硫化钠固铬”,“草木灰中和法” 与 “灵草 + 明矾降色”,只是时代不同工具各异。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车间的排水沟流淌,在地面汇成靛蓝色的小溪,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灵草染布卷轴,用旧织机织的棉布,蘸灵草汁绘制厂区地图,既当艺术品又当纪念。”

第三天清晨,雨过天晴的纺织厂弥漫着靛蓝色的雾气。林羽乘升降机巡查,发现桁架上的灵草藤蔓已经爬了五米长,卷须紧紧抓住钢梁的铆钉,秦博士说这是 “生物固着的最佳状态”。染坊区的灵草叶片背面凝结着蓝色结晶,陈姨说这是 “草在排毒素”,就像染匠挤干染布的水分。工人们在厂区入口竖起警示牌,蓝底白字写着 “每平方米灵草每天能降解 2 克染料”,旁边画着灵草的解毒原理示意图,像给参观者上堂无声的环保课。

生态染织馆的开馆仪式就在旧染坊前举行。穿蓝布衫的染匠们捧着灵草苗,沿着染槽排成队,将幼苗栽进纱锭花盆。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织绿使者” 证书,证书封面用的是灵草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