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织厂纱畔(2 / 4)

加入书签

像给地面铺块过滤布。”

附近社区的居民们骑着三轮车来了。开布艺店的王姐抱着块蓝印花布,给林羽展示的动作如献宝:“这布的染料就是用厂里的旧配方,” 她指着布上的缠枝纹,“《考工记》里说‘青与白相次谓之文,赤与白相次谓之章’,现在添上灵草图案,才算完美。” 林羽摸着布面的纹路,发现留白处绣着细小的灵草叶 —— 是王姐特意加的,“顾客都说这草有灵性,” 她用剪刀修剪线头笑,“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布艺协会认养染坊区的灵草,用它的汁做新染料。” 很快,老裁缝、手工达人都来了,有人带来旧染缸做花盆,有人提出用灵草染纱线,车间的水泥地上很快排起长队。

傍晚的霞光给织机镀上金红色时,秦博士的检测仪终于传来好消息。经过解毒处理的区域,铬含量降至 80mg\/kg,灵草幼苗的白化叶片间冒出新芽,“你看,” 她指着色谱分析仪的图谱,“这些灵草能把苯环结构打开,变成无害的有机酸,就像给毒物拆弹。” 周姐扛着卷旧纱线走来,棉纱在暮色里泛着银光,“管委会要把旧染坊改造成‘生态染织馆’,” 她抖着纱线说,“馆长想请你在馆前做组灵草染布实验,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老厂子挂块新招牌。”

晚饭前的空闲,林羽跟着陈姨沿流水线巡查。生锈的导布辊还保持着转动的姿态,染槽里的靛蓝残液结成硬壳,像块巨大的蓝宝石。“前面的蒸化车间有口老井,” 陈姨指着黑暗中的井口,“当年染匠就用这水调染料,现在水还能析出蓝晶,刚好试试灵草的净水本事。” 走过废弃的整理车间,烫平机的加热板上长着丛瓦松,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蓝,“这草能清热,” 陈姨摘下片叶子,“以前染匠手被烫伤,就用它捣汁敷,比獾油管用。”

夜里的纺织厂格外寂静。林羽在旧办公室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车间的种植分布图,标注着不同区域灵草的生长差异:“纺纱区:株高 12cm,叶片带白纹(吸棉絮);染色区:株高 8cm,叶片泛蓝(吸染料);整理区:株高 15cm,叶片厚实(抗高温)。” 窗外传来夜风吹过通风管的声响,像老式织布机的低吟。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一批纱锭花盆,用旧纱锭做容器,里面填染坊废料改良土,既当纪念又能种花,就像给老工具续个新命。”

深夜的染坊突然传来响动。林羽披衣出去,借着月光看见只刺猬正在灵草区刨土,嘴里叼着颗裹着蓝染料的种子。他想起秦博士说的 “动物传播修复”,突然明白生态修复从不需要刻意设计,只需提供合适的载体。蹲在染槽边看刺猬消失在织机底下,发现它刨过的地方,蓝色的土壤变得松软,灵草的根系在疏松的土中舒展 —— 原来草木的生命力,在染毒的土地上比寻常地方更顽强。

第二天清晨,铁艺师傅送来了纱锭花盆。纺锤状的花盆保留着棉纱的缠痕,底部钻着细密的排水孔,“按您说的老纱锭样式做的,” 师傅转动着锭子笑,“每只都能旋开加土,十只串起来就是组花架,像当年的纺纱流水线。” 林羽和学生们将花盆沿织机排列,锭子间的连线刚好形成灵草藤蔓的牵引绳:“这叫‘织草成布’,” 他往盆里填着改良土,“灵草顺着纱线爬,就像给老机器织件绿衣裳,既好看又结实。”

秦博士的团队开始铺设生物反应床。床体用旧染槽改造,里面填充着活性炭与火山石,“染坊的地下水还在渗染料,” 她调试着循环泵,“让水流经反应床再种灵草,等于给土壤做双级过滤,就像给老染缸装个净水器。” 环境工程的学生们则在安装物联网监测点,数据实时显示在车间的电子屏上:“这些灵草就像染坊的排毒指示器,” 戴护目镜的男生指着屏幕,“染料浓度高了它就发紫,降下来就变绿,比任何仪器都直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