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窑址生荣(4 / 4)
修复能双赢。” 周边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 “窑草日记”,本子里贴着每天的灵草照片和窑温记录,厚厚的一摞像本正在续写的陶瓷史书。
中午的长桌宴摆在龙窑前的空地上。桌布是用瓷土染的青灰色,碗碟都是窑址出土的老物件修复而成,盛着当地特产:灵草炒瓷米、窑火烤红薯、釉料泉水茶。陈师傅端着酒杯站起来,对着龙窑的方向敬了三杯:“第一杯敬烧窑的老祖宗,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让老窑焕发生机的人。” 酒液洒在窑边的土壤里,很快被灵草的根须吸收,仿佛千年龙窑也在举杯回应。
下午的协调会确定了窑址的长期保护方案。“要搞‘窑草共生合作社’,” 周主任展示着规划图,“每个窑段由个陶艺工坊负责,每片种植带交给个社区,” 他指着图上的责任区,“就像当年的窑工分工,各司其职才能守好老窑。” 沈教授补充道:“得每季度搞次‘窑草体检’,” 她晃了晃手里的检测仪,“不光测灵草生长,还要评估文物保存状态,让数据见证文化与自然的共生。” 林羽看着图上缠绕龙窑的绿色线条,突然觉得这哪里是窑址,分明是城市的绿色文脉,在瓷片与草木间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文明。
离别的时刻,林羽收到很多特别的礼物。陈师傅送的祖传窑铲,铲柄上刻着 “草木为釉,窑火为魂”;沈教授给的土壤改良曲线图,首页贴着片嵌着青花料的灵草叶;孩子们画的窑址灵草图,背景是会开花的龙窑,窑口飞出衔着灵草的凤凰。周主任把块嵌着灵草根系的古瓷片送给林羽,瓷片的青花纹里盘绕着白色的根须:“这叫‘瓷与草的契约’,” 他眼里闪着光,“证明再古老的文明,也能与新生的自然和谐共生。” 林羽摸着瓷片的温润表面,突然明白最好的离别,是留下能顺着时光与文明共同生长的故事。
夕阳西下时,林羽背着帆布包走出窑址。匣钵里的灵草在晚风中连成绿色的波浪,瓷质种植槽的影子在窑壁上投下斑驳的网,旧瓷厂的墙上,匠人们画的壁画渐渐清晰 —— 座开满灵草的龙窑,窑火与绿焰交织,窑工们捧着新出窑的 “灵草纹青花盘”,笑容比霞光还灿烂。陈师傅和周主任站在窑口挥手,身影被夕阳拉成两道细长的影子,像两株守护龙窑的古柏。
仿古铛铛车驶离站台时,林羽从包里拿出那块古瓷片。青花纹的裂隙里,株灵草幼苗正安静地立着,根须已经钻进瓷釉的微孔。车窗外,龙窑如条青灰色的巨龙,身上的绿色线条向陶瓷文化园的各个角落延伸,像给古老的文明披了件翡翠披风。他知道下一站的地图已在心里展开 —— 沈教授提到的城市古河道遗址绿化项目正在等待,那里的历史更悠久,生态更复杂,但只要带着这份让文明与自然共生的信念,就没有什么地方不能长出春天。
暮色漫上车窗时,林羽给瓷片里的灵草浇了点水。水珠顺着青花纹的轨迹流淌,在瓷片中央汇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远处亮起的瓷都灯火,像把整座窑址的星光都装进了这方寸瓷间。他望着窗外掠过的瓷厂烟囱,突然觉得所谓 “传承”,从来不是封存过去的记忆,而是那些能让生命在文明的缝隙中扎根的智慧,就像这株灵草,哪怕只有瓷片的裂隙,也能长得执着而优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