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江滩织绿(2 / 4)

加入书签

没护好时,渔网三天就磨破,” 她指着远处的养殖区,“《江防志》里记着‘明万历年间,滩涂有草则渔丰,无草则网破’。” 林羽剥开蟹壳,发现垫在篮底的水草正是灵草的近亲 —— 是陈婶特意采的,“孙子说这草能净化江水,” 她用围裙擦着手笑,“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渔民合作社认养低滩,每天涨潮前来看护。” 很快,晨练的老人、写生的学生都来了,有人带来自家沤的肥料,有人提出用无人机监测灵草生长,防汛墙下的空地上很快排起长队。

傍晚的霞光给江滩镀上金红色时,楚教授的检测仪终于传来好消息。经过柴排拦截的区域,泥沙沉积厚度达 5 厘米,灵草幼苗的根系已抓住沙粒,“你看,” 她指着显微镜下的根毛,“这些纤毛能分泌黏胶,把沙粒粘成小团,就像给土壤做粘合剂。” 周工扛着捆紫穗槐走来,枝条上的花苞在暮色里泛着紫,“局里要把旧闸口改造成‘江滩生态馆’,” 他抖着枝条上的露水,“馆长想请你在馆前做组灵草固滩实验,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江防工程挂块活的说明牌。”

晚饭前的空闲,林羽跟着老顾沿防汛墙巡查。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江滩上如两道守护的堤坝,退潮后的滩涂裸露出成片的弹涂鱼,蹦跳的身影如撒落的银珠。“前面的老闸口有股淡水泉眼,” 老顾指着雾中的混凝土建筑,“当年蒸汽机船就在这加水,现在泉水能冲淡盐碱,刚好种灵草的过渡品种。” 走过废弃的趸船码头,锈迹斑斑的缆桩上缠着丛水蓼,紫红色的花穗在晚风里摇曳,“这草能指示水质,” 老顾摘下朵花,“花色艳说明水干净,发灰就是被污染了,比任何仪器都准。”

夜里的江滩格外寂静。林羽在板房灯下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江滩剖面图,标注着不同区域灵草的生长差异:“高滩:株高 15cm,叶片肥厚(储水);中滩:株高 10cm,茎节短粗(抗淹);低滩:株高 8cm,根系发达(抓沙)。” 窗外传来潮水拍岸的声响,像大地在均匀地呼吸。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一批生态石笼,用竹篾编织的笼子装鹅卵石,里面填改良土,既防冲刷又能让灵草扎根,就像给江滩砌道会发芽的护墙。”

深夜的江滩突然传来异动。林羽披衣出去,借着月光看见群白鹭正在灵草区觅食,细长的脚爪在围堰间小心翼翼地移动。他想起楚教授说的 “生态指示物种”,突然明白健康的江滩生态里,植物与动物从来都是共生的伙伴。蹲在防汛墙后看白鹭群飞离,发现它们踩踏过的灵草茎秆反而更显坚韧,倒伏的枝条接触地面的部位,已冒出细小的不定根 —— 原来草木的生命力,在自然的扰动中会变得更顽强。

第二天清晨,竹编合作社送来了生态石笼。圆筒状的竹笼泛着桐油的光泽,网眼大小刚好能卡住鹅卵石,“按您说的抗浪标准做的,” 老篾匠踩着笼子测试承重,“能顶住两米高的浪头,十个连起来就是道绿堤。” 林羽和学生们将石笼沿中滩边缘码放,笼与笼之间用竹绳连接,形成连续的防护带:“这叫‘柔性护滩’,” 他往笼里填充改良土时说,“灵草根系能穿透竹篾生长,既挡得住洪水,又留得住生机,就像给江滩装道会呼吸的铠甲。”

楚教授的团队开始布设生态浮床。泡沫板做成的浮床上种着水生灵草,底部悬挂着生物绳,“低滩的沉水植物不好存活,” 她调试着锚链长度,“这些浮床能净化上层水,根系还能给鱼虾提供栖息所,就像给江面搭个水上花园。” 海洋大学的学生们则在安装潮位记录仪,数据每小时传回监测中心:“这些灵草就像江滩的晴雨表,” 戴眼镜的女生指着屏幕,“水淹超过 6 小时就会蔫,少于 2 小时就发黄,比任何报告都直观。”

中午的 “江滩市集” 设在防汛墙下的广场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